在中国科协首个“全国科普月”(2025年9月)期间,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委会、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及西北大学化工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全国氢能博士生论坛在西安举行。本届论坛以“氢擎长安·碳索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内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逾百名硕博研究生参与,规模为历届之最,首次邀请了来自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塞尔维亚文查核科学研究所等海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与到场的研究生进行学术报告交流,标志着该论坛在学术影响力、国际合作和跨校协作方面迈上新台阶。



论坛开幕式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由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程光旭主持,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余云松、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寇楠为开幕式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陶文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原秘书长王树茂、秘书王骊骊,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部长朱炜、副部长刘阳,西安市科协学会部主任科员刘琳,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教授JacquesHuot,塞尔维亚国家氢能与可再生能源卓越中心主任Jasmina Grbovic Novakovic,塞尔维亚文查核科学研究所Sanja Milosevic Govedarovic,重庆大学教授李谦,中国内燃机学会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分会副秘书长、重庆大学教授张财志,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李致朋,北京大学教授郑捷,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助理付艳艳、办公室主任张胜楠,陕西氢能研究院院长、陕西省化工学会秘书长、西北大学教授郑化安,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何茂刚,西安交通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所长张早校等20余位国内外氢能领域权威专家出席论坛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大会主席、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吴震主持大会报告环节。陶文铨、李谦、李致朋、王玉琪、Sanja Milosevic Govedarovic分别作大会报告。报告议题涵盖氢能领域多个前沿方向,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中温释氢镁基复合储氢材料研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从材料研究到产业制造》《绿色制氢与储氢研究进展》,以及《Defect-Catalyst interplay in MgH₂: A route toward efficient hydrogen sorption》等。





本次会议设立了氢能制取、氢能储运、氢能利用以及氢能与绿色化工等分会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张兰教授、加拿大魁北克大学Jacques Huot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金辉教授、李成新教授、吴震教授、西北大学李冬教授分别作主旨报告。在为期两天的交流中,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顶尖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博士研究生,围绕制氢、储氢、燃料电池等前沿课题,作《镁基储氢材料的宏量制备及碱金属催化助剂对其吸氢性能的增强效应》、《燃料电池耐久性机理与寿命预测研究》等120余场学术报告。北京大学郑捷教授、大连化物所曹湖军研究员、重庆大学张财志教授、西北工业大学赵冬冬教授、四川大学鲍泽威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史乐教授、杨生春教授、徐东海教授、吴志强教授、杨福胜教授,西北大学谢钢教授、刘恩周教授、吴乐教授等20余位专家对各位博士生的汇报进行了点评指导。会议集中展示了一批有创新、应用潜力大的科研成果,充分展现了我国氢能领域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能。








与会师生在学术交流之余,集中观看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仪式。本次论坛也积极响应我国首个“全国科普月”的号召,在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和西安市科学技术协会支持下,专门组织了面向公众的氢能科普讲座和实践游学活动,通过讲解氢能制取、储运及燃料电池等前沿技术,介绍氢科技在构建未来绿色能源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切实履行了科研工作者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社会发展的责任。
论坛闭幕式在西北大学举行,由大会主席、西北大学王玉琪教授主持。中国有研科技集团首席专家、国家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及氢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蒋利军,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原秘书长王树茂、秘书王骊骊,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化工学院院长范代娣,西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万聪,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寇楠、副院长徐抗震,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教授JacquesHuot,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早校等出席闭幕式。
在闭幕式上,蒋利军、张早校和西北大学马海霞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固态储氢技术开发与应用》《金属氢化物储能技术发展动态》和《基于绿色电合成含能材料的低能耗制氢耦合体系探究》的特邀报告,分享了氢能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动态。



经过组委会专家多轮严谨的评审,依据研究的创新性、学术价值及现场汇报表现等多项标准,本届论坛评选出了来自北京大学蒋宇飞、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邹韧等博士生带来的共25项优秀口头汇报。在闭幕式现场,与会专家和嘉宾为获奖研究生颁发了荣誉证书。论坛最后,范代娣、张早校分别致闭幕辞。






全国氢能博士生论坛自创办以来,始终致力于为氢能领域青年学者提供开放、前沿、高效的学术交流平台。本届论坛在组织形式、国际参与、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实现重要突破,为我国氢能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注入新动力。未来,论坛将继续拓展国际合作、深化跨校联动,为推动氢能科学与技术发展、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