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2025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在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举行。本次活动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省文化产业协会等6家协会协办,陕西省副省长徐明非出席并致辞。会议共有50多个国内一流文化IP创意运营机构和208家陕西文化创意企事业、高校参与,共同见证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在创新与合作中迈向更广阔的天地。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刘丽娜副教授应邀出席签约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以“创意陕西,链动未来”为主题,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延链补链,加强供需对接,通过知识产权赋能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成型起势。法学院刘丽娜副教授作为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负责人,与陕西省信用协会、中华老字号德懋恭等非遗工坊一起,与陕西省非遗品牌共创中心进行了合作签约。此次签约聚焦文化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深度融合,旨在发挥高校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专业优势,为文化创意成果的转化、应用与保护构建更完善的体系,为陕西文化创意产业筑牢知识产权保护屏障,推动文化产业实现创新发展。

在供需对接洽谈环节,刘丽娜副教授应陕西省非遗品牌共创中心邀请担任知识产权顾问。她围绕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结合丰富的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非遗传承人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技艺与文化成果、防范侵权风险,现场为非遗传承人答疑解惑。通过专业指导,打消了非遗传承人在文化推广中的疑虑,提升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成了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为推动全省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举办此次活动,是发挥陕西资源禀赋优势,围绕数智化赋能文化出海、国际头部IP商业化开发、时尚助力文化IP价值等内容开展交流。期间还发布了《2025陕西文化创意产业链发展蓝皮书》与2025陕西省文化创意新品。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为助力陕西文化创意产业从“博物馆”驶向“购物车”,从“大长安”链动“全世界”。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成立于2024年,基地聚焦国家重大需求,重点开展文化遗产数字科技法律、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医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长期肩负国家、地方文化遗产立法工作,多次受到国际文化遗产组织、国家文化遗产管理机构的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