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西安交通大学再传捷报,由医学部口腔医院亓坤副主任医师牵头的《口腔医学颅颌面部影像分析智能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成功入选(全国仅30项),成为全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示范性成果。
这是继两次入选典型案例之后,教育部对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探索的再一次认可。据统计,全国仅有10所高校连续三次入选全国“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所有案例介绍视频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进行推广展示(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人工智能专区;https://higher.smartedu.cn/topic)。

《口腔医学颅颌面部影像分析智能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针对口腔医学亟需大量真实临床案例支撑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痛点,由医学部口腔医院亓坤副主任医师团队牵头,携手计算机学院李辰教授团队自主研发了口腔图像分析算法,结合网信中心“交晓智”AI平台,构建了集临床与教学功能于一体的“口腔医学颅颌面部影像分析智能体”。构建了真实教学案例库;研发了自动定点算法,有效提升学生技能训练的效率和精准度;引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与预后预测模块,助力学生临床诊疗思维的培养;同时,通过专业知识的实时交互问答功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陪伴式的学习支持。此外,案例通过整合DeepSeek-R1大语言模型,能够支持包括英语、俄语、波斯语等在内的多语言智能问答与交互,切实解决了留学生群体的核心教学痛点,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并为教学国际化应用奠定了基础。该案例取得的良好成效,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的生动实践。


西安交大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教育数字化的战略部署,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创新应用中率先垂范,首批入选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通过实施“人工智能先导计划”,开展AI+“专业、课程、教学、学习、评价、资源、平台”本科教学改革七大工程,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等全流程、全链条探索人机协同育人新范式,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形态,为全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交大方案”。
为搭建师生“智慧教学空间”,更好地助力AI时代教与学改革,2025年,西安交大全面部署建成了新版思源学堂智慧教学平台(https://lms.xjtu.edu.cn),与校内课堂教学直录播平台(class平台)、“交晓智”平台、原思源学堂等平台有效衔接,实现多模态课程教学资源的汇聚与应用共享。
同时,通过AI技术赋能,平台可提供智能化备课、预习、测验、助教、学伴、主观题批阅、视频字幕翻译等功能,构建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及评价的教与学全流程智能生态体系,进一步提升师生教学体验。截止目前已为25279位师生、4738门课程提供服务,其中《金融大数据应用》《药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已形成AI赋能课程建设的示范效应。

未来,西安交大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向纵深发展,全面推进“人工智能先导计划”,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七大工程”,建好专业教育垂直大模型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加强各类平台工具的智能化升级,优化管理服务体系,拓展平台功能模块,开展针对性培训,不断提升师生应用体验,助力构建AI时代教学新形态,形成更多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和可推广性的案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