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2023年寒假钱学森书院“红果果金铲铲”实践队伍奔赴“中国苹果之乡”延安市洛川县,围绕洛川县苹果产业开展为期四天的实地调研活动,用脚步丈量祖国的美丽乡村,用心灵倾听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
走进苹果“百宝箱”,洛川人民意气扬
光影交错中,列车穿越一个又一个隧道,昂着头驶向银装素裹的陕北黄土高原。实践队伍刚抵达洛川县城,便马不停蹄地前往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在党卫兵主任的带领下,迫不及待地开启“苹果之乡”的考察之旅。
“中国苹果看陕西,陕西苹果看洛川”。1月18日下午,团队成员走进中国洛川苹果博览馆,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回顾洛川苹果发展历史、了解苹果科技知识、挖掘苹果文化内涵、探寻苹果品牌建设。勤劳勇敢的洛川人民,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伴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崛起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大力发展苹果产业,描绘了一幅以果致富的壮美画卷。在洛川的第一行站,让团队成员深深感受到了洛川苹果的独特魅力与洛川人民的勤劳智慧。
做客行业“领头羊”,苹果产业换新装
龙头携金果,助力振兴梦。结束对苹果博览馆的参访后,实践队伍跟随党主任的脚步,走进陕西省苹果龙头企业顶端果业。依托电商平台销售洛川苹果,是顶端果业最大的特色。刚走进生产线的大门,队员们就看到了一排无人操作的手机,手机屏幕上不断地滚动着消息。“那是我们今天在做的一个AI主播,它这个是人工智能的,如果下面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它会根据你这个问题给你回复。”负责人解释说。调研队员们对AI新科技在直播间中的应用表示惊讶。
“我们公司会和果农来签协议,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团队,保证客户吃到的苹果口感品质是一样的。”负责人介绍了顶端果业在供应端与农业专家、果农的合作。一方面,顶端果业请来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气调库存储、计算机视觉检测、糖度检测、霉心检测等一系列新技术,搭建起完整的苹果存储、筛选、包装链条;另一方面,顶端果业与洛川县当地的果农们进行合作,设立了专门的职业经理。在每年不同的时间季节,职业经理们会走进果园调查,帮助果农解决疑难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学习了解企业最新的发展模式,队员们领略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新科技企业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和贡献。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基础知识,聚焦关键技术,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创新驱动放中央,种植技术帮大忙
1月19日上午,团队成员走进洛川苹果创新基地,实地考察苹果树栽培和试验工作。该基地在既有观赏价值的基础上,收集了世界上苹果属35个种4000份苹果种质资源,杂交选育出秦蜜、秦脆、洛川1号、洛川2号等苹果新优品种,形成了“早中晚”“黄红绿”多元互补的品种格局。厚雪覆盖果田,果树已入休眠。不难想象,几个月前的丰收季节,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百果争鲜,三色争艳,宛如一幅绚烂的画卷,秋风轻拂,果香四溢,沁人心脾。
试验田中的果树采用最先进的种植技术。果树中间隔性布置灭虫灯、粘虫纸等防虫装置,有效降低了虫害发生率;每排果树由同一钢架支撑,确保果树生长的形态相对整齐;钢架上设有防雹网,大大降低了冰雹造成的减产;果树枝条被绳子束紧,通过抑制生长角度来提升产量;果树打顶等去除顶端优势的操作,有利于侧枝生长与产量提高。
在国家延安苹果种植资源圃,各种先进技术令人眼花缭乱。在洛川县苹果信息中心,30块电子屏幕实时监测果园画面,果园内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等数据信息源源不断地传输到管理后台。参访途中,一条条长长的深坑映入眼帘。据党主任介绍,挖成深坑是为了杀菌除虫,冬天过后土壤将重新恢复健康,此时再重填土壤、重新建园。在苹果嫁接区,各种“组合造型”令人惊叹,而砧木和接穗的选择更是大有讲究。砧木过于强壮会耗费大量养分,砧木太过弱小则难以嫁接成功。果园内每隔几株苹果树便有一棵挂满棕红色小果的树,团队成员对此充满疑问。询问之下,团队成员得知这种树与苹果树开花时节相近,目的是在开花季节帮助苹果传粉。
通过对洛川苹果创新基地与国家延安苹果种植资源圃的走访参观,团队成员比较全面地认识了苹果的品种以及栽培手段。团队队长张一夫感叹道:“课本上的知识真真切切地运用到了实践中。”
参访苹果“第一乡”,全村致富奔小康
摇摇晃晃的汽车在冰天雪地中向着海拔1200米的黄土高原进发,窗外田野里的生命在大雪的呵护下静静蛰伏,等待着春天的到来。1月20日上午,实践团队冒着大雪来到“中国苹果第一村”阿寺村。初入阿寺村,团队成员便被两侧墙壁上的壁画吸引了注意。它用连环画的形式生动地讲述了阿寺村村民李新安在1947年骑着毛驴从河南引入第一批苹果树苗、推广种植苹果的故事。深入村落,随处可见与苹果有关的雕塑。对于洛川人民来说,苹果是“致富之果”,它酸甜清脆的口感吸引着国内海外的众多顾客,早已成为圣地延安最靓丽的一张名片,带领人们奔向小康新生活。
团队成员共同拜访了李新安先生的雕像。汤汤洛水之滨,巍巍黄土高坡,从最初的两百棵果树,到现在洛川遍地的红富士,离不开先生的苦心钻研。从他一个人的大胆尝试与反复实践,到总结经验、自编教材、躬亲传授,最后带动乡人一起种植果树、发展果业,洛川人民闯荡出一片新天地。
深入基层广走访,产业发展路方长
实践调研求真路,不探深浅不罢休。1月20日至21日,随着参观活动告一段落,团队成员分成三路,深入基层展开走访调查,了解洛川苹果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调研一组前往洛川县农资城,围绕农具、化肥、农药进行了一系列座谈;调研二组前往洛川县苹果批发中心,针对果商展开调研;调研三组随机采访从10岁到60岁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全方位了解居民眼中的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通过大量走访调研与资料整理,团队成员总结出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面临的六大困难:一是劳动力老龄化与劳动成本上涨;二是文旅产业发展不足;三是国内农资发展落后、难以满足农民需求;四是在果农中推广新技术存在困难;五是产业需要形成方案整合商;六是机械化水平有待提升。针对洛川苹果产业面临的困难,实践团队正在撰写调研报告与政策建议书,期待为洛川苹果产业奉献青春智慧与青春力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钱学森书院学子围绕洛川苹果产业发展展开一系列实地调研,近距离观察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的巨大成就,深入基层调研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学思用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产业发展少不了敏锐洞察的青年智慧,乡村振兴离不开蓬勃向上的青年力量。交大学子响应乡村振兴伟大号召,用实际行动为青春涂抹最鲜艳的色彩,在实践中提升乡村振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自信自强的姿态发出交大青年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