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5日,《智能传播理论、方法与实践》首发会暨新闻传播学教材建设研讨会在西安交大出版社举行,来自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新疆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的近20名学者,以及西安交大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李重教授,副总编辑秦茂盛,人文社科分社主任王建洪,市场营销中心崔永政参加会议。会议由出版社副编审赵怀瀛主持。

李重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西安交大出版社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他指出,西安交大出版社高度重视教材建设,伴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打造新形态教材,并推进人工智能与出版相结合成为重中之重。他表示,在新闻传播学教材出版领域,期待和与会老师建立更加深入的合作关系,共同打造高品质教材。

《智能传播理论、方法与实践》作者、武汉大学廖秉宜教授对西安交大出版社提供的各个方面出版支持表示感谢,并回顾了与西安交大出版社长达10年的合作历程,同时介绍了《智能传播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书,以及智能媒体与智能营销传播系列教材的特点和基本情况。

西安交大杨琳教授表示,作为作者,自己见证了西安交大出版社发展的历程,并对西安交大出版社在人文社会科学出版领域的未来寄予厚望。她指出,教材出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在顺应学科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科的交叉融合要有边界,不能无限制地、不加选择地交叉融合,要在有边界与无边界之间保持平衡;要注重教材内容稳定性与知识前沿性之间的平衡;要在守正与创新之间保持平衡。

秦茂盛介绍了西安交大出版社在教材出版领域的基本情况。他表示西安交大出版社将继续做好教材出版服务,并向与会老师介绍了国家关于教材出版的最新政策,同时强调了教材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以及配套资源的重要性。

随后,廖秉宜、杨琳、李重、秦茂盛共同为《智能传播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书揭幕。

研讨环节,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方亭介绍了石油大学新闻系的基本情况,阐述了自己作为工科院校的文科教师关于教材建设的思路。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范晨虹介绍了外国语大学教材建设的基本情况。她指出,教材建设应该以学校特色为依托,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将立足学校多语种优势,在国际传播领域发力。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郭淼提出了自己对于教材建设方面的设想,并表示当前研究生教材较为缺乏,期待在研究生教材建设方面与出版社开展合作。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佳炜提出了自己对于智能传播、数字传播的一些疑问,并表示优秀教材很重要,熟悉优秀教材内容且融会贯通的老师更重要。她期待在教学研究方法领域和与会老师、出版社开展合作。西安交大马晓悦教授介绍了智能传播系的基本情况,同时阐述了自己对于该学科的新认识。她肯定了此次研讨会的积极作用,并期待在智能传播学细分领域的教材建设方面与出版社开展合作。西安交大张媛教授指出了数智时代新闻传播学科教材建设应该把握的方向,并表示自己关于智能媒体的教材亦在构思中,力图全面体现前沿性和创新性。新疆大学王琴琴教授感谢出版社提供的出版支持,表示教材《智能营销传播导论》初稿已经完成,后续将会继续完善,并欢迎各位老师来新疆大学交流。

南京大学宗益祥副教授表示,《智能传播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书体例完整清晰、内容深入浅出,是一本优秀的教材,并指出,在撰写智能传播教材时,对伦理方面的思考会愈发重要。西安交大杨帆副教授作为具有计算机学科背景的学者,提出了自己对于智能传播学科的独到见解,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并希望与各位老师经常交流。陕西师范大学周宏刚副教授指出,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教材应向内容通俗化和形态多样化发展,期待西安交大出版社出版更多的立体化教材。西安交通大学朱利平助理教授指出,教材建设守正与创新的重要性,并表示智能传播系编写的教材正在持续推进中,期待与出版社保持沟通。西北大学陈中雨老师以哲学思辨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对于教材建设的看法,并对《智能传播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书的结构体系表示赞赏。西安外国语大学许秦老师指出,教材建设应该与技术发展同步,同时要做好跨学科知识融合;在教材内容方面,除要做好向外拓展外,还要做好向内深耕。王建洪介绍了西安交大出版社人文社科分社的基本情况,期待在人文社科的其他领域与各高校展开合作。赵怀瀛介绍了西安交大出版社新闻传播教材出版的基本情况,并期待与各位老师开展进一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