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思源时评】>正文
【思源时评】

【思源时评】加满油,鼓足劲,让愿景成真

——写在第36个教师节之际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0-09-10 08:42 浏览量:

今天是第36个教师节。向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64年前,交大师生满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豪情壮志,乘坐轰鸣的“西迁专列”,离开繁华上海,开启了一段知识分子爱国奋斗、无悔奉献的壮阔“西迁”之旅。64年后的今天,在这个全体教师们的节日里,交大师生又一次吹响了“向西,再向西”的奋斗号角,乘坐疾驰的地铁专列,从兴庆湖畔驶向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誓要建设国家科技创新的新高地。满腔热血的交大老师,正在带动全校上下,谱写交大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回首往昔,在西迁后的峥嵘岁月里,交大校园里活跃着一大批像钟兆琳、陈大燮、张鸿、马知恩、陶文铨这样德高望重、痴迷教学、深爱学生的大师先生,是他们守护了交大立德树人的初心,奠定了交大世界一流的根基。今天,这些前辈大师们当年的追随者们,也纷纷成长为科研骨干、学界翘楚,像一座座明灯,让交大熠熠生辉。同样,交大也以宽广胸怀和求才之心,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优秀学者名师,以无限的奋斗热情,书写今日交大的绚丽华章。交大,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代代可敬、可爱的老师们,才能历经百年沧桑巨变而依然生机勃勃,光彩夺目。

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今日的创新港,已是高楼林立,壮阔雄伟。今日的创新港,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急迫地需要大师云集。在渭水之滨的这片热土上,有数百个科技创新平台需要大师们引领建设,有数千个科学研究项目需要老师们潜心钻研,有数万名渴望真知和创新的青年学子需要前辈们指引和呵护。在这里,老师们有充足的空间发挥才智,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展研究、有完善的产学研体系保驾护航、有国际化的平台引领浪潮。大师与创新港的相遇,必将激荡出智慧和创新的火花,催生出现代大学的崭新形态。

建设好创新港,老师们更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已扑面而来,科学技术正在进行跨越式的革新,人类的生产力布局将完全不同于过去几百年。不解放思想,就要掉队!我们必须勇于革新思想,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激情壮怀,突破固有思维禁锢,在新的领域大胆开疆拓土。解放思想,还要切忌闭门造车。借助创新港产教融合的国际化平台更要走出去,走向产业实际发现问题、创造价值,走向国际舞台、占据研究前沿。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创新之港,关键在创新。在创新港做研究,在战略上要看世界发展之大局、观人类社会之潮流,洞察科研规律,立足长远谋划当下。日常工作中,更要沉下心、凝住气,做实实在在之学问、应社会民生之所需、破国家发展之所难,不为小利牵绊、不为难题震慑,干大事、干实事。

建设好创新港,老师们要精心培育善于创新、敢于担当的人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任何时候,为人师者当不忘传授知识、教诲学生之本分。创新港今天的事业依托我们这一代老师拼搏奋进,再过十几年或几十年,我们就要把接力棒交到学生手中。要实现交大的接续辉煌,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科研技能,更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把爱国奋斗的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把责任和担当的秉性传承下去,为创新港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英人才和精神动力。

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我们必将秉承老一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与中西部开发开放格局相匹配的中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在西部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中,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征途中,勇做中流砥柱,缔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交大人的光荣与梦想。

文字:焦仲平
图片:造物工作室 乔诗然
编辑:朱凡煜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