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至8月,西安交大24名学生分赴奥地利、比利时、瑞士、意大利、英国、新加坡、日本、新加坡参加国际组织实习培训和创业前沿实训项目,在系列讲座、工作坊和参访活动中,顺利完成了深度研习与文化探索之旅。
在欧洲议会:筑基国际法职业道路的里程碑

历经一个月,李晓如、朱凌杰、周裕三名法学院硕士生在欧洲议会实习项目圆满收官。在议会资深议员的指导下,他们深度参与了数字欧元、人权制裁、可持续供应链等议题,亲历中欧建交50周年论坛与中国使馆建军节招待会,见证“伙伴、竞争者、对手”多维互动;通过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会、人权小组委员会等通道,洞悉欧盟战略自主的系统性布局。实习期间,三位实习生以国际法与仲裁视角,为中欧贸易、科技、环保合作提供规则建议,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青年的法治声音。
朱凌杰表示,此次实习对他的“国际法律师”职业理想的形成与发展助益极大。周裕说,实习培养了他能够连接政策、人脉和文化的综合视角,是未来可以致力于中欧交流事业时最为宝贵的财富。李晓如提到,在欧洲议会这样复杂的国际组织实习,让她对自身专业和未来职业有了更崇高的使命感,也激励她为推动国际法治进程贡献更多力量。
在联合国:见证全球治理的多元价值

通过院级推荐、学院选拔,11名学生分赴奥地利、瑞士、意大利、法国、日本参加联合国交流培训项目。其中,6名本科生来自外语学院、电信学部、公管学院、人文学院和医学部;3名硕士生来自电气学院、电信学部和新媒体学院;2名博士生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联合国大楼,3名不同专业本科生先后参访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TBTO)、联合国裁军事务厅(UNODA)、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等。在与各机构高级别官员的深度交流中,他们深入了解了国际组织的日常运作、职责分工以及在全球议题推进中的重要作用。培训官员精心设计的模拟联合国会议环节,也帮助他们沉浸体验了国际协商的复杂性,提升了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

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总部,2名医学部专业同学走进世界卫生组织(WHO)、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国际劳工组织(ILO)、日内瓦大学医学院等机构,近距离了解了全球卫生事务的协调与管理,思考全球健康治理、医学伦理的前沿趋势。

在位于意大利都灵的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培训中心,来自新媒体学院的魏子千完成为期两周的国际课程,通过链接不同专业、文化背景的各国师生,他学会了如何从“全人类”这一更高的视角观察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这对他未来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专业学习、论文写作和工作大有裨益。

在日本广岛,4名学生参与了为期一周的可持续发展主题国际课程。该课程由联合国训练研究所主办,由经验丰富的可持续发展专家指导,帮助参训学生深度了解并思考多项有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来自电气学院的黄晨阳提到,他们在小组案例中设计了未来的基础设施,通过集合工程、设计、传媒等不同背景成员的特长,实现了跨界创新的突破,极大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来自马克思学院的刘乐乐说,她从联合国官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中彻底改变了对到联合国工作的想法,期待自己在未来求职过程中能具备国际视野,勇于尝试。
在世界名校:触摸创业前沿的脉搏

暑假期间,8名本科生、1名硕士生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社科大学参加创业前沿实训项目。在专业教授、新加坡科技企业高管的讲解和指导下,学生们细致了解了新加坡产业的发展形势,研讨了人工智能热潮下社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并在小组作业中提升机器学习编程技能。来自电信学部的黄文韬表示,他期待在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中,继续深入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社会带来更多创新和价值。

来自法学院、崇实书院的曾熙玥赴英国剑桥大学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创新创业项目。期间,她深度学习了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的课程,并对“创新中的风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她表示,未来将聚焦绿色金融合规赛道,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安全的数字解决方案。
西安交大锚定全球舞台,纵深推进学生就业引领计划:一方面打造“全球治理·国际职员”通道,寒暑假选派多支队伍深入欧美、亚洲的国际组织腹地,实地参访、实训、实习;另一方面升级“创新创业·企业家”人才计划,链接海外顶尖高校与科创园区,开展沉浸式创新创业训练。学校全程配备导师、政策与资源支持,加快培养“外语过硬、规则通达、视野开阔、锐意创新”的国际化青年人才,鼓励、支持更多优秀交大学子的高质量国际化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