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立德树人>正文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李明德:平凡的坚守,用心的热爱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8-07-18 18:05 浏览量:

每天早晨7:30前,李明德教授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开始一天繁忙的工作。从昨晚睡觉前到现在,电子邮件、微信里又累积了多件需要抓紧处理的工作:“老师,我想咨询咱们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老师,这是我的论文提纲……”“李教授,我们诚挚邀请您参加本次高峰论坛……”“我们有个培训班,想请您讲课。”……

忙碌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他翻动着记事本上的日程安排,敲击着键盘认真回复每一封邮件、每一个问题,有条不紊地安排着未来几天、几周的工作,有时碰上字号太小,他不得不眯起眼、靠近电脑屏幕仔细瞅。

来送资料的学生们一进办公室,常常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幕。

尽管手机记事非常方便,但他习惯于将近期要做的事情“备忘”在笔记本上,五年前、十年前这一天完成过什么重要工作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这种“历史的记录”契合他的处事原则:不要过多地横向比较,与你昨天相比,今天的进步足以让你快乐充实,感激感恩,你会觉得每一天的阳光都是灿烂辉煌的。

咆哮帝:讲课当如做人,固守坚持,贵在用心

许多学生都在私底下戏称李明德教授为“咆哮帝”。

这倒不是因为他脾气不好,爱对学生发火,事实上正好相反,他是一位很温和、很有耐心的老师。之所以会有“咆哮帝”的戏称,是因为他上课饱含激情,声音洪亮、铿锵有力,如果你需要找他签字,你就会立刻寻着声音找到他所在的教室。

他自己对这个称呼倒是欣然接受,然后始终如一地贯彻到底。因为他觉得,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授课风格,对自己而言,激情和热情是讲好每堂课所必需具备的,为人师表,不能忽视一个微小细节所传递出的态度,师者,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立德、正心、树人。因此,他的声音传递给学生的,总是一种“心存理想、不负时光”的饱满热情与“脚踏黄土、头顶清风”的豁达心胸。最终,对“声如洪钟”的坚持,还组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声光电”教学法的一部分。

学校中2楼教室的暖气,是2015年改造过的,在那之前的几年里,每到冬天暖气不热是常态,老师和学生上课是要挨冻的。不过李教授有点特殊,他上课不仅用心更用劲儿,冬天里,他能上课上到满头大汗,只能把外衣脱掉;夏天里,他更是得准备一块儿毛巾随时擦汗。

李明德教授的口头禅是:“不要总想着谋人,要谋事,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因而他承诺的事情,就尽全力去完成,即使搭上自己的人力财力物力;答应的工作,就绝不会拖欠,即使熬夜加班。对待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备课环节,亦如此。同一门课,他每年都会更新,且更新至最后一刻,只要没有开始上课,他都会继续在讲义上修改添加,学生上课,时常看到他打印好的讲义上,密密麻麻的各色批注、点评;近几年受视力影响不再打印讲义,在电脑上依然能看到他一丝不苟反复多次补充完善讲义的痕迹。不仅如此,他也虚心向学生请教,在与学生们畅谈时,他时常拿着本子和笔,随时记录好的建议与观点。他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所困”的教学相长,什么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的身正为范。因此,他深受每一届学生爱戴,在历年本硕博三个层次的教学评价中,一直被学生打分为优秀。

思想者:爱学生、爱事业、爱生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手写我思,我思故我在”是李明德教授的博客签名。从2009年5月到今天,他不间断地更新着博客内容。思考与写作是他所热爱并坚持的生存证明。几个关键词可以形容他的博客内容:教改与培养学生、专业与专业理想、生活与热爱生活。学校里从不缺乏关心学生的老师,也不缺乏热爱生活、感情细腻的老师,更不缺乏对专业苦心孤诣的老师,然而能将三者互融互通、平衡兼顾的老师,那是很难得的了。不过我们注意到,做院长以后,由于日常事务缠身,他的博客更新慢了,写作少了,熬夜加班批改各种“作业”也成为常态。

于学生,他做到诚心、热心、责任心。在他的博客中,《答生问之一:关于研究生招考》、《答生问之二:关于填报志愿》、《答生问之三:传播的含义、分类与舆论监督》、《答生问之四:新闻自由、第四权力与新闻标题》、《答生问之五:调剂、录取、如何对待老师意见》、《答生问之六:社科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答生问之七:关于研究生培养的三个问题》等,从考试、选专业到学习、就业,学生关心的每个细节,他都耐心解惑,从不推诿拖延、从不怠慢敷衍。不仅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他支持其他老师为新闻学院的学生开办学术工作坊并积极参与;为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他从其他学科请来专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为了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他创办新新论坛,邀请学界名人与学生交流。

李明德教授身上,有传统中国式家长的含蓄内敛,他从不与学生说大话空话漂亮话,却一点一滴地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帮助:让学生参与课题有事可做,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指导经验,也是提升学生学术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一项国家课题,指导学生发表C刊论文有15篇之多。与此同时,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学科竞赛,几年来在清华、复旦、暨南大学等主办的新闻传播学学术交流会议上,都能看到他的学生走上讲台发言的身影。在他所指导的学生中,由于资质、背景、年龄等的差异,有人成果丰硕,也有人进步较慢。为了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高,除了自己的日常指导,他还时常召开小型交流会为该学生展开“学术会诊”。他认为,虽然学生能力有大小,程度有高低,不能做横向比较,但要和自己比,要比前一天前一年的自己更好,持续进步,他不能让一个学生落下;除了学习能力的差异,学生们还存在着经济条件的区别,为了减轻有些学生的负担,使其能安心科研,李明德教授时常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

于专业,他坚持关心、用心、信心。上百篇论文和几百篇博文,见证了他对新闻行业发展的不懈思考。如果持续不断地发表论文,证明的是一个科研人员的学术能力,那么笔耕不辍地在博客里畅谈对专业的思考,则彰显的是一个学者的专业坚守。他持之以恒地执着于新闻业赖以存在的新闻专业理想,所以提醒从业者《无媒介素养,何以舆论监督?》;他担忧网络不规范用语的大行其道消费了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统,因而发出《亲,站起来,别跪下!》的呼吁;他企盼着自己从事多年的期刊编辑工作早日迎来体制创新以释放应有的活力,故而写下《对<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的理解和疑惑》。他对专业的勤奋和热忱提醒我们,人活一世,精神上不应放弃追求点什么,那样才是真正的生活过。当然,他的冷幽默则给我们展示了李教授活泼可爱的另一面,读他的《长相》《屁事》,会使人发出会心的笑声,赞佩于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独到分析。

于自己,他固守初心、恒心、德心。他不仅要求每一届即将在来年6月毕业的研究生必须在春节前上交毕业论文,也会严格要求自己在过年期间,认真阅读并修改所有学生上交的毕业论文,坚持多年,从未中断;作为一个新成立学院的院长,他关注学院和学科的长远发展,有时半夜会在QQ或微信群里提出一些自己对学科建设的困惑与思考,足见其对学生、对工作的严谨与负责。我们常说,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不会胆怯,如李教授一样,为了自己关爱的学生、执着的事业和向往的生活,付出自己最实在的努力和最刻苦的坚守。

“领头人”:建团队,做更多事,出成果,担社会责任

李明德教授经过近10年的摸索与实践,打造出一支由11位青年教师、15名博士生和12名硕士生组成的科研团队,围绕“网络舆情”“舆论引导”等展开研究,承担了包括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网信办、西安市委网信办、国电陕西省公司、人民日报陕西分社、陕西日报传媒集团以及陕西省传播学会在内的政府、企业、媒体和学会等多个机构的合作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学生的学习能力、责任意识、应变能力以及合作精神都获得了长足进步,也逐步建立起深厚的友情,凝聚起“产学研+人情味”的团队文化。同时,依托学术成果和团队力量,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新媒体与社会治理”通识核心课。

2018年年初,他的团队入选“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他的以身作则和实在帮助,使他深受老师和学生尊敬,许多学生即使在毕业数年后,依然“亲其师,信其道”,他们常会在逢年过节时,以当面、电话或邮件等各种形式问候他,而他也会将每一位学生寄来的明信片或贺卡认真收藏,因为他认为这每一张卡片背后,都是一颗善良真诚的心,都是对他人生价值的最大肯定。

这就是他,一个简单的人,以诚待人,以德服人,用平凡中的坚守、用心中的热爱,让我们相信:道之所存也,师之所存也!

文字:人文学院 刘婵君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