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大新媒体调研小分队就“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和社会形态的影响”与人文学院副院长黎荔进行了深刻的访谈交流。
黎荔作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副主任,崇实书院学业总指导,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校《学而讲坛》的创办者,教授多门颇受欢迎的课程,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人气。

当代大学生——穿越化、娱乐化、圈层化
黎荔把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总结为四点。第一,穿越化。当代大学生是人类迈向智能化社会,数字化生存的转折点的第一代。他们是天然的,最早地适应了这种数字环境,擅长于从实体世界穿越到虚拟世界,并在其中来回。
第二点我称之为娱乐化。娱乐是这一代人的标签,这是一种后现代文化,是全球范围的问题。当代的大学生会追求那种符合人性需求的,人性欲望的解放和满足,追求个性和自我需求的人生,他们天然是叛逆的。这种娱乐,可能会让他们浅表地度过一生,但他们更容易在叛逆中,打破以前墨守成规的东西。
第三,交往的圈层化。以前我们是大一统文化,现在是多元价值观时代,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产生了这种分众化的、圈层化的交往。数字化带来了碎片化,同时也带来某种聚合。在学校里就以社团或组织的形式形成一个个交往的圈层,这是这一代学生最大的特点,也是对固有的青年组织比如团委等的瓦解。我们需要重新理解当代青年的组织文化,不一定非得以现实建制、行政计划的方式来建设青年组织。总之,这种圈层化最终会形成一种跨越学校围墙、跨越区域围墙,甚至国际化的交往。
新媒体——更自由、更公平、更合理的时代
新媒体带来了海量的资源,多样的选择,丰富的资讯,黎荔称之为“时代民主的胜利”。相比以往任何时代生活的人,当代大学生都活在一个更自由、更公平、更合理、更能够兑现个人价值的时代。然而,新媒体也更容易造成人们身体的退化,交流的浅表,情感的冷漠和以“宅”为主的个人孤独,。正像《娱乐至死》所言:“我们今天已经处在一个讯息和行动严重失调的时代,在空前便利的电子传媒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聪明,也比任何时候都轻飘。” 《娱乐至死》的预言指向了我们今天的现实。面临新媒体时代强大的网络存储功能、强数据管理、网络智能化,我们应当反思,人类生存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U盘式的生存——看不到远方的人生
这一代的青年像一种U盘式的生存,不跟一个大系统捆绑连接一辈子,这样不弹性,不能满足多样化选择,不能满足各种需求。所有他们相当于一个U盘,不带系统,自带内容,这样对整个社会的组织和结构更加扁平。市场是很公平的,你自带了内容,就可以去和某些系统连接,但这个连接不是捆绑,是协作。为什么以前没有这种机会?因为以前信息不对称,现在信息是对称的,青年就可以在对称的信息里面选择,他们的人生就不可能跟个螺丝钉一样装在一个机器上一辈子了。
为了方便我们理解,黎荔提到了马佳佳,一个彪悍的自主创业的90后,她宣称:“90后不买房,谁要那种一眼到头的人生。我们不买房,不等于我们不住。因为我们是漂一代,我们不要那种固定的生活,我们租房,但是我们不会租那种没个性的。我们要租到主题社区。”比如我没结婚、而且是美女,那我就要租在一个美女社区,集吃住娱乐购婚庆于一体的社区。等我结婚了,生孩子了,新手当妈,我就可以去住在一个辣妈社区,婴幼儿育婴早教产后修复一站式社区。一辈子我就在不同的主题社区里面一站一站住。
在这种多元社会里面,个人主义文化会成长,组织集体文化会弱化,社会的层级会变得扁平,需求方和市场的供应方中间的环节会减少,这就造就了草根的逆袭。所以这一代的青年肯定会和他们的父母有冲突,因为父母会用原先稳定的社会管理方式去看待,但是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稳定恰恰是对他们最大的剥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冲突,不仅仅是两代人的冲突,还是两种社会的冲突,是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冲突。
总之,新媒体会带来一种公民社会的崛起,公民社会是由真正有能力、有素质、有理性的公民建设的,所以我们要合理地、科学地、理性地进行网络发声,这样才能用好新媒体这样一个信息社会的工具来推动社会的前进、造就大众的府邸。
最后谈到《学而讲坛》时,黎荔感慨万千:“我觉得素质教育未必得请那种惊天动地的名人,‘素’就是细水长流,我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追求一时的轰轰烈烈,而是要保证它不断线。一年两年下去这样坚持十年,也是意义非凡的。”

怀揣梦想,黎荔放弃自己的安逸的生活,大胆投身高校素质教育建设,无疑是我们未来路上的榜样。正值青春岁月的我们,应该谨记老师的教诲,不断修炼自我,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谱写绚丽多彩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