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校园生活>正文
校园生活

【实践在路上】行百里探访失能老人,感叹浮世间人生百态

榆林横山实践队“失能老人”调研进行时

日期:2016-07-30 15:44 浏览量:

中国社会的老龄化正在不断加剧,老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当地的老人都过着怎样的生活,成为交大学子关心关注的问题。周末横山见习实践团队带着问卷,一行前往波罗镇二道峁农场开展关于失能老人的调研研究。虽然天气炎热,村户相距较远,还有部分村民误会,但好在这些困难队员们都有心理准备,他们还是积极地走村串户,和每一位老人细心沟通,最终取得不错的成果,完成了15份问卷。

波罗镇二道峁农场

临床医学专业的刘佳同学和王惠雨同学在实践日志中记录着这样一个故事“在走访的过程中,遇到一位75岁高龄的曹姓老人,是二道峁村农场的退休工人,老人身体虽然不太好,但是精神很不错,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喂鸡,他很配合我们的调研,也很乐意和我们聊天儿,跟我们说了许多。

访谈期间,我们注意到这位老人家里墙上挂着一幅画,名叫《四位伟人》。画中有四位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这幅画是周恩来出访苏联回国后,毛泽东和朱德来机场接机的场景,背景是一架飞机。老人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幅画,曾经多年前有一张,不小心丢掉了,这张是后来重新买的一张,但不是完全和前一张一样的。

老人还跟我们讲了建国初期的社会状况,讲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老百姓的生活情况。老人说当时大家一起吃饭,一起干活,根本不存在贪污腐败的现象。虽然大跃进时期有‘浮夸风’,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此期间,社会经济确实向前发展了。老人充分表达了对毛泽东主席的敬仰之情,言语之中都透露出对毛主席的尊敬。他跟我们讲了毛主席总结的十大纲领的其中两条:一是马儿跑得快要吃料;二是母鸡下蛋要吃米。也就是说,只有达到老百姓的要求,才能让人民百姓各自发挥出他们的能力,这样的政府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在谈及文化大革命以及江青‘四人帮’时,老人表示主要原因并不在毛泽东身上。当时的毛泽东已经明白要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切身体会群众的生活状况,走进群众,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得到人民的爱戴,才能使社会稳定并向前发展。然而当时的毛泽东已经年老体弱,精神不足,就没有贯彻落实这一思想,才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这也是他人生的一大遗憾之事。

老人还说,关于毛泽东的书籍和徽章他都有好好保存着,毛泽东是一代伟人,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我们都被老人的讲述带入了毛泽东时代,也从老人的话语中体会到伟人之所以为伟人的真正含义。”

老人的家中

我们在村里见到刘奶奶已经是中午了。横山的中午,天空骄阳似火,晒得地都在冒烟。我们路过刘奶奶家的时候,刘奶奶正在自家的菜园子里打理。刘奶奶看到身着小蓝衫的我们,起初还有些疑惑,我们说明来意之后,刘奶奶便停下手中的活,欣然接受了我们的访谈邀请。

刘奶奶要我们赶快到家里坐坐,一进到刘奶奶家,就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亲切。刘奶奶家里虽说摆放简单,却极其得干净整洁。刘奶奶笑着说,“我平时就一个人,你们就随便坐,就当是自己家里。”我们正还看着家里墙上的那些老照片的时候,刘奶奶就从冰箱里拿出来切好的西瓜招呼赶快过来吃。盛情难却,我们只好坐下来边啃西瓜边听刘奶奶讲故事。

在与老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刘奶奶是农场退休员工,平时靠着退休金维持着简单的生活。老伴去世已经好几年了,儿女又在外地工作,孙子们也都上大学了。平日里,刘奶奶就一个人住着。刘奶奶给我们介绍说这个村子里住得绝大多数都是农场退休员工,年纪都大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儿女们都要接老人们进城里住,可老人们都不太愿意,老人们更愿意住在这里,闲时跟同龄人在村口闲聊几句,要不就打理打理菜园子,虽说并不是很富裕,但是大家都很快乐。

刘奶奶虽然已到了古稀之年,身体却依旧很健朗。无意间,刘奶奶说起村子里的大学生村官,直竖大拇指。“你们现在的大学生就是不一样,我们村里的大学生村官去年联系县里,在原来村小学的基础建起了老年公寓,我们这些老人打心眼里感谢咱这位大学生村官呀。”说着,刘奶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我们临走的时候,刘奶奶把我们送到大门口,还不忘嘱咐我们,有时间再来。”马霄同学在实践日志中写下了这个故事。

访谈农场老人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聚焦老年群体相关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关心关注的主题。我们将继续努力,深入基层,探访老人,发现问题,为这个群体献上来自大学生的关爱。”邵聪聪同学在见习日志中写道。

文字:横山实践队
图片:叶书艳 高帅
编辑:董 喆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