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正文
教育教学

“大秦之音”韵古今 文化根脉鉴基因

——记西安交大通识核心课“交响音乐赏析”全国见面课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0-11-19 08:10 浏览量:

11月13日,在主楼C座405直播教室里,一场主题为“‘大秦之音’韵古今——解析当代交响音乐作品中的秦腔元素”全国直播见面课正在进行。

这是西安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交响音乐赏析的全国直播见面课的直播现场。与西安交大同学们一起同步课堂的学校还有石河子大学、喀什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延安大学和商洛学院,省内外六所高校共上一堂课。同时智慧树、华商报、西安交大挑战网B站等媒体平台向社会直播了本次全国见面课,堪称一场“跨越六地六校、面向全国大学生”的艺术素质通识教育集萃讲堂,近60万人共同观看了此次直播课程。

为落实教育部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课程思政及美育教育指导精神,教务处大力推进公共艺术类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形成一批颇具特色的通识公共艺术类课程。陕西省首批在线精品课程“交响音乐赏析”的全国见面课,继“中西相融合,梁祝诉衷肠”、“中国特色交响音乐赏析”、“国之精粹京剧与交响乐”、“长城乐奏民族魂”等专题之后,以“‘大秦之音’韵古今——解析当代交响音乐创作中的秦腔元素”为主题,开启了本学期“交响音乐赏析”线上线下混合课的第三次全国见面课。

本次见面课,主讲教师曹耿献副教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秦腔传承基地联合,邀请国家秦腔一级演员邵英老师及其团队莅临现场、西安交大本科生李玥莹同学也到场助力。课程以讲授、访谈、现场演示与表演、师生互动交流等多种教学方式相融合,解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与当代交响音乐创作的交汇与碰撞。

长安古音流千载,黄钟大吕谱秦韵

课程以交大学生朗诵的七律《听秦腔》拉开帷幕,曹耿献副教授简要介绍了秦腔的起源与秦腔的声腔特点,并且高度赞扬了中国当代作曲家以交响音乐的形式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与实践。课堂上通过解析王西麟的《钢琴协奏曲》、赵季平的琵琶协奏曲《祝福》,探寻交响音乐作品中的秦腔元素,挖掘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优秀基因。

文化根脉传今世,艺术实践育创新

课堂上,通过访谈与交流,国家一级演员邵英老师进行了精彩讲解和现场演绎,让同学们了解到王西麟和赵季平作品中运用“欢音”、“苦音”、“摇板”、“滚白”、“乱锤”等秦腔的专业术语和内涵。在主讲教师曹耿献老师的解析中,同学们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当代作曲家们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跨界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类比思维等,这其实正是创新思维力展现,也鼓励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加强和锻炼自己的这几种思维能力。

科学艺术架虹桥,思维技艺破常循

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琵琶演奏技法、演奏个性与交响音乐表达之间的关系,西安交大自动化专业大四的刘玥莹同学,作为工科拔尖素养与艺术表现涵养兼备的优秀在校生代表,现场为同学们示范了琵琶左右手常用的演奏技巧,并且和曹耿献老师一起解读了赵季平创作的琵琶协奏曲《祝福》中的“悲愤与挣扎”。同学们通过访谈与现场示范,了解到中国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即兴性、接近人声和凸显个性的审美取向,这是与西方乐器不同之处,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感性、内敛、深沉的特色艺术特征。

一流精粹展姿彩,立德树人承基因

课程最后,邵英老师与其团队成员李群、冯金巧老师现场表演秦腔,同学们近距离欣赏到了秦腔优美的唱段,也观赏到了了“水袖”、“舞枪花”、“舞扇子”、“舞手绢”等表演。

据统计,本次“交响音乐赏析”课程上线智慧树运行5个学期以来,选课学校累计102所,选修学生累计1.79万人,累计互动7.22万次,当晚有近60万人观看了此次全国直播见面课。近百家媒体对课程现场进行了报道和转载,包括新华网、凤凰网、中国教育在线、央广国际在线等媒体。

部分报道链接:

http://sn.cri.cn/n/20201116/4c16a76b-62d8-5ca8-3f82-b485b98a9018.html

https://www.eol.cn/shaanxi/shxgd/202011/t20201116_2037244.shtml

http://www.huaxia.com/zjsx/xwsc/2020/11/6562811.html

文字:教务处
图片:人文学院音乐中心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