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文汇报】李生斌:以法律之剑铸就美丽人生

日期:2016-04-26 16:01 浏览量:

“从事法医工作,我见过了太多生命的不幸遭遇。珍惜生命,不仅是一句话,更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承诺。感恩生命,使我更加意识到生命之重,使我更加懂得了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一直以来,我坚守家国情怀,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将自己在学习、教育方面多年的思考付诸实践、创造价值、影响他人、服务社会,真正体现生命的意义。”李生斌教授在2015年宝钢奖颁奖典礼上的一段话,引起了场下经久不息的掌声。

李生斌,西安交大法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法医学、遗传学、基因组学的科研、教学和司法服务工作。自1983年毕业到西安医科大学任教以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专业教学应不断适应国家法制建设需求的教育理念,自觉遵守党的各项教育方针,带领法医学教学团队,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目标,积极投身新形势下法医学教育质量工程建设。

法律之剑的铸造人

就是靠地上的一个烟头,通过DNA鉴定分析,在曾经轰动全国的陕西省汉阴县邱兴华特大杀人案中,帮助公安民警排除了多个嫌疑人,迅速锁定杀人凶手邱兴华。

此次鉴定分析就是在西安交通大学卫生部与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共建法医学重点实验室进行,该实验室是全国唯一的省部共建法医学重点实验室,李生斌担任实验室的主任。

法医学院的教学和实验大楼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干净整洁的办公楼掩不住岁月的痕迹。“我们把国家拨给做科研的每一分钱都用到了刀刃上。”说到这里,李生斌显得格外自豪。的确,就在这看似有些破旧的大楼里,拥有着国家一流的服务于国家法制建设的法医学专业实验室,各种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价值和功用之高让每一位到访者瞠目结舌。

自1987年起,他带领课题组人员开始致力于“中华民族群体基因组多态性与个体识别基础研究”,该项目在国家九五攻关、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历时20余年完成,从技术层面上,发展了特殊微量生物证据的分析方法与质控标准,建立了中华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民族DNA遗传学基础数据。

他们的成果在陕西省及全国法医学司法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参与检案数千例,特别是为2006年邱兴华特大凶杀案的侦破以及2005年泰国海啸遇难者亲缘鉴定和个体识别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影响,收到了显著社会效果,提升了我国证据科学的研究水平与侦察手段。此项目还基于基因多态性数据建立了“中华民族群体遗传资源数据整合共享平台”,向社会提供免费的中华民族群体遗传资源信息服务网络,为人民健康和国家法制建设服务。研究成果在民族进化、疾病诊断、器官移植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价值。

在法医学院的实验室一楼大厅,“铸剑”二字刻于墙上。李生斌特别喜欢这两个字:“公正的法律之剑要靠不断发展的法医事业来锻炼它、磨砺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铸剑,就是我的事业,我的今生。”法医摇篮的呵护人

作为法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和教育部法医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李生斌教授发起和主持建设了我国第一个法医学国家重点学科、第一个法医学院、法医学博士点和法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卫生部与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共建的法医学重点实验室;2007、2011年法医学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评估;2005-2015年西安交大法医学科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第一。

李生斌教授科研任务十分繁重,但他始终坚持将很大精力投入教学,主动开展教学改革,带领团队创建了中国特色的法医学教学新体系:在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方面引入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构建了由理论教学、专业技术、现场教学组成的现代法医学知识结构,根据法医专业的教学特色,将理论-技术-现场的课时比例设置为1:1:1;探索和实践“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中心”的课内外能力培养模式和“以案例为导向”的现场教学模式,形成法医学“宽基础,重实践,善分析”的教学特色;率先在上海、北京、深圳、西安、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系统共建了20个现场教学基地,学生在实际的现场勘查、物证提取和法医鉴定中,深入学习和理解专业知识与技能;指导大学生开放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创新思维。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支撑本科生组成跨学科创新团队,完成“西汉张安世家族墓群动植物鉴定和家谱DNA识别”、“朱鹮鸣声行为及相关基因研究”等大学生创新实验,获得国家级优秀等级评定。

以樊代明院士为代表的陕西省教学成果鉴定专家组评价:该成果特色鲜明、创新性强、应用或效果显著、推广价值高,对我国新型法医学教学模式的创建和高素质法医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国际著名法科学家李昌钰博士这样评价西安交大法医学科:法医之摇篮,公安之良友,人民之灯塔,中国之希望;培养世界顶端法医英才。

“法医国家队”的领军人

在李生斌的案头放着一本《洗冤集录》。一千年来,这部著作在我国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司法检验进程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检验人员检尸验伤遇到疑难时,就打开书向它求教。书的作者———宋代伟大的法医学家宋慈,李生斌对他充满了崇敬之情,他经常向学生讲述宋慈的传奇故事……在先贤身上,李生斌汲取了精神和力量,孜孜不倦地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攀登法医学科的座座高峰。如今的西安交大法医学院在他的带领下已成为在全国具有骨干和示范作用的法医学教学、科研、鉴定服务基地,堪称名副其实的“法医国家队”。

邓亚军在2005年东南亚海啸遇难者遗体的个体识别工作中表现出色,荣获中国“五四青年奖章”,王轶男等在“西汉张安世家族墓”动植物鉴定和家谱DNA识别工作中取得重要突破,荣获国家优秀创新训练项目。他们都是李生斌的学生,李生斌教授过法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法学等专业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多达1000余人,他们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奋斗在公、检、法、司及法医学教学、科研第一线,成为我国司法技术队伍的科技主力军。不管是作为学业导师,还是任课老师,李生斌教授都是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能以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别人做了10年的事情,我可能需要花20年,但是会尽全力做到更好。”“时不我待,我现在总感到一种紧迫感,该做的事情太多太多,想做的事情也太多太多。”李生斌教授言谈中,透露着对科研事业的不懈坚持,对时间的极度珍惜。

李生斌教授谈到未来时说,之前的成绩都已过去,“十三·五”期间学院将探索建立学科发展新模式,推动法医学、生理学、医学、法学、装备、信息、管理等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瞄准国家重大需求,聚焦科技反恐、毒品防治、法医大数据应用等,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这也是我为之奋斗的目标。

在接受宝钢教育奖时,李生斌说,法医工作,在外人看来冷漠无情、高深莫测甚至觉得有点可怕。但通过多年的工作、思考和感悟,李生斌明白,法医生涯使他更加冷静、理性、客观,使他具备了理性思维,使他懂得了感恩生命,使他学会了平衡人生。他会把荣誉和褒奖化作实际行动,继续努力,不断前行,为法医教育的创新发展、司法公正、和平正义的中国梦早日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章链接: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6-04/25/content_412128.html

文字:郝亚楠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