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70年代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席卷全球,电气化随之成为世界发展的主导。20世纪初,我校首创电机专科,仿照欧美,在国内率先开办高等电气工程教育,于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先后培育出如钟兆琳等一批电气工程教育大师和丁舜年等一批电气工程专家,为我国高等电气工业教育的奠基以及电力实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1908年,紧跟世界电气化发展大潮,唐文治校长主持创设电机科,定学制三年。由国外电气专家担任教员,主持修订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实习方案与电机实验室建设,从此掀开中国高等电气工程教育的新篇章。1911年,我校(国)最早的电气工程人才毕业,经谢尔顿科长(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电机科教授)推荐,大部分赴美电厂实习,此后,其渐成一项惯例。
1912年,唐文治校长将电机科扩充为“电气机械科”,以电气工程与机械制造相结合来造就英才,其为我校机械工程教育之始。1915年,学校改电气教育为“四年制”,并创办《南洋》刊物,以推进电气学问的传播与交流。1917年,张廷金在国内率先开设无线电课程,随后主持首建了国内高校第一个无线电实验室。
1921年,交通部重组成立交通大学,电气机械科分为“电机工程”与“机械工程”两科。电机科下设电力工程、有线电和无线电三门,三门之间课程设置在第四学年有所区分。1926年建校三十周年之际,交大工业研究所成立,下设电气组,以研究高深学术、促进科学及技术试验。
1928年夏,电机科扩充为电机工程学院,下设电力、电信两门。1934年,由我校张廷金教授等人发起的“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前身)成立,在45位发起人中,有17人为交大校友。同时,张廷金还被推选为学会会刊《电工》杂志的编委。1937年,交通大学划归教育部,电机工程学院改为电机工程系,隶属工学院。
从电机专科创办到抗战爆发,前后30年,我校电气教育共培养出两院院士朱物华、李文采等10余人,机关实业各界领袖负责之人不计其数。1941年,国民政府经济部资源委员会曾高度评价指出:“我国之电机教育,以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为笃,矢三十余年来,人才辈出,……电工界各机关厂场之负责领袖,尤大多出自该校,即资源委员会内外各部门领袖及干部,更多为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同学,该校在我国电工界之实质贡献,至为明显。”
抗战爆发后,交大电机工程系转借法租界勉强办学,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设立交通大学重庆分校(后改为本部),电机系下设电力和电讯两门,是渝校规模最大的一个系,有学生160余人。1943年,为使工程机关与学术界打成一片,我校与国民政府交通部电信总局、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等单位联合成立“电信研究所”,共同培养有独立研究能力的高等电信人才,由麻省理工博士后张钟俊教授主持。其学制两年,课程仿照麻省理工与哈佛大学设置,教材多为国外原版。研究所先后招收研究生50余人,其中完成学业者近30人。1945年,受交通部委托,渝校增设电信管理科系和电信专科,以为电政机关造就电信管理人才。
抗战结束后,交通大学渝校复员申城,与沪校合并成立电机系,其在校生达到530余人,建有试验室10余个(1948年)。该时期培养的学生中,两院院士有陈太一、夏培肃等7人。至新中国成立,我校电气教育共培养学生两千余人。
参考文献:《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