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校史故事365>正文
校史故事365

【校史故事365】283 交大电气教育百年史话(二)

——解放后的电气工程教育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6-01-15 23:12 浏览量:

新中国成立不久,电机工程系添设制造组,加之电力与电信共三组。1951年始,根据华东教育部要求进行院系调整,同济、大同和震旦三所大学电机系,沪江大学物理系电信组以及上海工业专科学校电力科一同并入我校电机系,成立电工器材制造系、电力工程系和电信工程系。参照苏联模式,1953年我校电气类学科共设置电机与电器制造、电气绝缘与电缆技术、发电厂电网及配电系统、工业企业电气化、电报电话通讯6个专业。其中,工企、电气绝缘及电缆技术当年开始招收2~3年制研究生14人。

1955年中央决定交大内迁西安,同时调出电讯工程相关专业组建成都电信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前身)。1956年,我校重建无线电系,电制、工企专业招收副博士研究生各1人。1957年,交大分设西安、上海两部分,西安部分设置较完整的机电专业,同时发展新技术方面专业,新增高电压、电器仪表、自动化元件和工业电子学等电气类专业。1958年,电工与电力两系合并成立电机工程系。1959年7月,交大西安、上海部分分别独立建校,我校共设发电、高电压、工企、电机与电器、电气绝缘5个电气类专业。直到文革前夕,规模变化不大。我校电气类专业实力在全国遥遥领先,如教学方面,1959年教育部委托我校负责修订发电、高电压、工企、电机、电气绝缘5个专业的5年制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基础课课程教学大纲;科研方面,我校电机系师生与西安高压电瓷厂等单位协作完成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33万伏变压器电瓷式套管,制成超国际水平500KV内过电压模拟装置,设计、试制成功西北地区第一台交流计算台等等;人才培养方面,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夕,我校电气教育共造就出蒋新松、陈俊亮、姚熹等两院院士15人左右。

改革开放后,为更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学校对原有院系专业进行了调整改造,1978年12月,电机工程系更名为电气工程系,下设电力系统及自动化、高电压、电机技术和电气绝缘4个专业。另在无线电工程系基础上成立电子工程系(下设计算机、计算机软件、电子器件、半导体、电子束离子束技术和电子材料6个专业)和信息与控制工程系(下设无线电技术、医电3个专业)。1981年,我校电器、电力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自控和系统工程等5个电气类博士点获批。1985年,电气类首届博士生毕业。1988年,国家教委批准电器、电工材料及绝缘技术、电子材料与元件为重点学科点。1991年,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1993年12月,电气工程学院正式成立,下设电机电器及控制系、电力工程系、工业自动化系、电气绝缘与高电压工程系4个系。该时期,我校电气类科研成果突出,研制出国内第一台Lisp—M1系统智能计算机,第一台高温超导电动机模型机,第一台“相控阵超声诊断仪”等等;造就的杰出人才多不胜举,其中两院院士近5人,82级高压专业的刘奕路校友曾获美国“1994年度总统奖”。

参考文献:《交通大学校史》(1949-1959)(1959-1996)

文字:校史中心 木易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