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2月25日,《人民日报》以《22岁的电机专家》为题,发表了一幅摄影报道。图片上方的文字写着:“这位小伙子叫付春钢,今年只有22岁,是199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的学生。参加工作以来,他共检修电机430台,攻克重大技术难题20余项,为国家节资26万元。”“少年班学生上了《人民日报》头版”的新闻,一时间成了校园内热议的话题,当时的校党委书记潘季等领导,也曾在各种场合讲述付春钢的故事,希望全校同学向他学习。
付春钢,我校1985级少年班学生,后转入电气系电机专业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济南钢铁总厂工作,先后被授予“厂级劳动模范”“济南市青年知识分子标兵”“山东省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毕业时,付春钢放弃了保送研究生的资格,心怀“鸿鹄之志”,梦想着能在国家经济建设第一线大展身手。然而,上班第一天就被一台待修的电机难住了,被旁人认为连“技校毕业生都不如”。这个“下马威”使付春钢暗下决心,“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补上实践这一课,再也不能好高骛远,只有凭本事干出来,得到大家认可,才能证实自己的能力。”
于是,一名一流大学毕业的佼佼者竟像个学徒般开始在最基层的电机修理中“摸爬滚打”,虚心地向有经验的工人师傅们学习求教。 几年后,付春钢在工作中“肯吃苦”、“敢拼命”的事迹,在济南钢铁厂已是有口皆碑。人们都说,每一次的电机抢修和安装,就一定有一个关于付春钢的动人故事。
根据厂里的工时统计,付春钢在两年间足足干了别人四年的活儿。不仅如此,他还能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国家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也使自己名牌大学高材生的“头衔”实至名归,被工人师傅们亲切地称为“小电机专家”。而他手背上留下的一道道皴裂的口子,手掌里布满的厚厚老茧,就成为他真实生活的写照。
1993年6月15日,回母校探望的付春钢(图中)
与时任西安交大党委书记潘季(图右)校长蒋德明(图左)合影
付春钢总结自己工作上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时说:“一是工作热情高,二是学习能力强。工作热情高可能是性格上天生的,但学习能力强则完全得益于在大学期间扎实的基本功,尤其是少年班预科期间锻炼出的严密的思维习惯和刻苦的钻研精神。”对此,他十分感念母校,常说“我从交大毕业,我的根还留在交大,我有责任为自己的母校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