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西安交大人力资源部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和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的双重机遇之下,探索实施医学交叉博士后队伍建设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顶层谋划破交叉难题
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及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是学校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充分发挥学校理、工、文、医综合学科优势,积极探索拓展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
学校加强顶层布局,以医学交叉博士后队伍建设为突破口,采取学校科研团队与附属医院科研团队交叉培养用人,探索出一条破局学科交叉难题的路径。2023年,学校出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交叉博士后队伍建设方案》,聚焦“临床医学高峰、领军人才培养高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一流医院管理标杆”的目标,以服务医学学科发展、解决医学实际问题、提升整体医疗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建设若干临床与基础,医学与工科、理科、文科交叉的团队,通过培育打造一支优秀交叉融合博士后队伍,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有组织的攻关创新,推动促进复杂科学技术问题的多学科协同攻关,突破现有医学瓶颈和医学“卡脖子”问题,为建设一流医学学科奠定基础。
医学交叉博士后依托医学交叉团队进行培育,将成为支撑交叉学科建设的中坚科研力量。学校成立医学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统筹学校资源,强有力推动医学交叉融合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交叉团队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要,承担重大科研任务,产出重大科研成果。
改革创新建体制机制
为了做强做大医学交叉博士后队伍,学校医学工作专班深入研究,坚持“任务牵引、团队主体、交叉融合、人才保障”的原则,从团队培育遴选、博士后招聘选拔、考核管理、资源保障等方面建立推动医学交叉融合的体制机制,学校围绕建设目标,全力支持、充分放权,发挥交叉团队的主导作用。
实现学科交叉,先建好交叉团队。医学交叉团队围绕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任务的项目指南,以“立军令状”方式申报,按照“揭榜挂帅”的组织模式进行遴选,团队实行双带头人负责制,分别由医学学科、交叉学科学术带头人担任,团队成员涉及一级学科不少于2个、涉及学院不少于2个,着力培育学科交叉人才,营造学科交叉文化氛围。
学校为团队专设博士后岗位,附属医院筹集专项资金,根据团队具体科研任务确定的人员需求清单招聘医学交叉博士后,入选博士后和学校签订聘用合同,聘期任务根据双方交叉团队具体的任务来制定;团队带头人对团队成员进行年度和聘期考核,团队拥有绩效分配自主权;学校还为团队单列高级职务晋升指标,优先支持团队成员申报各级各类人才项目;支持医学交叉博士后的科研产出将附属医院作为第一署名单位。
协同落实迎机遇挑战
医学交叉融合的创新模式开辟了学科交叉新途径的同时也让传统人事管理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首先,队伍建设大胆变革,形成了以任务目标为牵引,团队用人为主体的新模式;其次,运行机制发生了巨变,形成了学校招聘多方培养使用的新形态;最后,由于多方深度融合,人员管理关系复杂多元化,医学交叉博士后这种全新的用人方式面临“合同如何签、钱怎么发、成果怎么认、人谁来评”等诸多亟待解决的聘后管理问题。
为了切实落实人才交叉融合新机制和新模式的创新举措,实现“附院统筹资源、临床医学牵引、学校聘用管理、团队考核把关”的目标,人力资源部自首批医学交叉博士后招聘工作启动以来,主动牵头联合科研院、财务处等职能部门与医学部、三所附属医院多次召开线下线上会议,梳理落实博士后聘后管理所涉及的经费管理、聘用方式、合同约定、考核要求、薪酬发放、社保缴纳等各项事宜。会议中,各方就关键环节、目标实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一沟通、深入研讨,并最终统一思想,制定了符合学校战略目标、尊重人才实际利益的聘用合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薪酬、保险方案,形成了包括管理流程、科研和聘用合同签订流程、考核实施流程、合同与工作目标协议模板等一系列书面模板材料,夯实了后续规范管理的基础。
目前,首批招聘的90名医学交叉博士后已陆续办理入职报到手续,科研合同签订、科研到款认领、人事合同签订、薪酬发放等程序已在顺利推进,人力资源部将充分重视这支肩负重要使命的全新队伍的长远发展,配合各职能部门做好后期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为后续交叉融合博士后队伍壮大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经验借鉴,为推动交叉学科建设、赋能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提供交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