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国内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奥密克戎病毒的特点是点位多、潜伏期短、传染性很强、传播速度快。
![](/__local/1/17/55/6A61EA7F1FAABDB50336FD30D39_F2CD9038_1A54C.jpg)
那么除防疫“老三样”外,我们日常防护还应注意哪些细节?个人防护用品该如何选择?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__local/9/D9/B7/25EE17BE55A9F8F10E0E6586D45_785EE5F0_6BDAD.jpg)
正确佩戴正确更换,口罩使用细节需到位。众所周知,接触传播是新冠肺炎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做好手卫生、规范科学佩戴口罩、保持一米线可有效降低传播率。但佩戴口罩不等于有效防护,牢记正确戴口罩“三字诀”,才能更好保护自己和他人。
![](/__local/8/C2/76/ECE826AE9A935933D9C99717B0F_40E2B331_1636F.jpg)
洁双手。日常注意手卫生,佩戴口罩前要洗手,摘下口罩前后要洗手。切忌用不干净的手触摸眼睛和口鼻。
![](/__local/4/FF/D4/10DB8A123DBAAF4839C8CD15BB4_435E22C5_14930.jpg)
辨正反。戴口罩前,要将口罩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如口罩无颜色区别,可根据口罩皱褶判断,皱褶处向下为外。
![](/__local/F/0D/B9/1F209DF434BD305473D3BF304E3_ADCF883D_14FC3.jpg)
严密合。戴口罩时,双手食指置于金属鼻夹中部,一边向内按压一边顺着鼻夹两侧移动指尖,直至将鼻夹完全按压成鼻梁形状为止,同时快速吸气,检查空气是否有从口罩边缘包括鼻梁处泄漏,再调整鼻夹。切不可露出鼻子、未贴合面部、拉至下巴。
![](/__local/6/7F/7E/402CC743F2ED319E970412EBEC8_F2404A2C_15EC8.jpg)
防飞溅。打喷嚏或咳嗽时不需要摘下口罩,可适时更换。如果不习惯,可摘下口罩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
![](/__local/5/0C/FA/87EC6768BACF8C292007A4BB059_21E5F41F_1498D.jpg)
护幼儿。帮小朋友整理口罩时,要做好手卫生,不要用不干净的手触碰孩子的口罩、脸或者头部。
![](/__local/9/C1/25/A64CF26F8E627976845FE4BCDF5_A49E7999_14E97.jpg)
巧更换。口罩佩戴使用中,如果发现口罩明显潮湿或脏污时,建议立即更换新口罩,以免影响防护效果。不建议在一次性医用口罩上佩戴带有呼吸阀的口罩,更换时重复使用带有呼吸阀的口罩,只更换内部一次性医用口罩。
![](/__local/B/88/77/6303D7EFA5903AA56F50C3E2DF4_C64F6530_1459F.jpg)
用过的口罩,许多人选择一扔了之。事实上,这种行为潜藏巨大风险。口罩被使用后,属于医用垃圾,容易滋生病菌,需要特殊对待。建议使用医用酒精或消毒液喷雾消毒口罩后,将其单独放在密封袋里,最后投入有害垃圾桶或专门的垃圾桶中。
![](/__local/D/0C/DE/54C9AAF9A75DB12FB03303C0027_056CA808_141AC.jpg)
此外,注意手卫生的重要性不亚于有效佩戴口罩。正确洗手包括“三要素”:洗手时使用流动水冲洗、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清洁用品、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洗手时推荐“七步洗手法”,将手部内、外、夹、弓、腕处都进行清洁。同时提醒大家,肥皂应保持清洁和干燥,减少共用,并定期清洗肥皂盒(架),以免成为微生物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