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间,有媒体记者拍摄到一段小视频——缑永强快速向前奔跑,转身拿着手中相机给医护人员照相,照完相再次拼命向前奔跑。有媒体记者惊呼:“这人有多爱这个单位和这份工作呀?!”
是的,缑永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挚爱甚至超过了有些媒体的记者。
爱上新闻
20多年前,一名小伙子来到陕西日报科教部自我介绍:“老师好!我是咱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注:后更名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缑永强,大家以后叫我小缑就行!”那时,我经常在陕报编辑大楼里见到他,从这个办公室出来又进那个办公室,楼上楼下上蹿下跳像个猴子一样跑个不停。
后来,提起这段经历,缑永强说:“您不知道,陕报当时我谁都不认识,所以就挨个办公室去拜访各位老师,希望和他们混个脸熟,也好发一些医院的新闻。”
缑永强与新闻结缘始于在部队当兵期间,他是卫生兵,平日里对谁都是一腔古道热肠。一次有位首长患病不能走路,他楼上楼下背着看病打针,后来这名首长病好后对他说:“你没事也学着写点新闻,给解放军报投稿。”
从此,原本连消息、通讯都分不清楚的他,开始琢磨着写东西了。刚开始投出去的稿件自然石沉大海,但他有一股韧劲、锲而不舍,终于有一天一篇百字稿件在宝鸡日报上见报,这极大地鼓舞了他的士气,让他从此爱上新闻且将此当成终生一项事业来干了。
1994年从部队退伍后,缑永强就职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刚开始也就是个“打酱油”的,主要从事给报栏换报纸,以及打水、扫地等各种跑腿杂事。“老师,一个鸡毛掸子、两条毛巾,每天准时给医院5个阅报栏换报纸,这就是我刚进医院最重要的工作。”小缑对这段工作心存感念,“这也让我有时间读报、剪报,最后积攒了几十本的精品素材。”
从剪报学习新闻写作,医院发生什么有趣事情,立即照猫画虎写出来,然后誊抄一式几份,骑上自行车亲自送到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等各大媒体。对新闻的热爱还让他拿起手中的照相机,工作之余满大街寻找新闻拍照,冲洗出来骑上自行车迅速送到各大报纸新闻媒体。见报率虽不高,但也时常会有所收获。
医院领导可能也是看到了缑永强的特长和充满热情的干劲,1995年,推荐他参加了陕西日报第五期通讯员培训班,虽然只有6天时间,但获益匪浅。这一年他有5至8篇稿件见报。
1996年,缑永强正式成为医院党办新闻宣传通讯员,从此他在新闻宣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97年,他首次给《陕西日报·社会大视角》专刊投稿,就发了4张新闻图片。缑永强清楚记得当时的情景:“稿件寄给报社后,编辑很快便打电话,让我到报社面谈,当面详细询问了采访和拍摄的相关情况,认真修改了图片说明,并告知了照片的优点和不足等。就这样,原本一组普通的图片,在报纸上刊发呈现时已非常鲜活,再加上编辑配发的编者按,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这对他激励很大。他至今清楚记得,“4张照片稿费为90元。拿到钱后,我骑上自行车带上老婆,到小金花四川菜馆好好请她吃了一次饭。”
这件事也让他深深体会到,做一名合格通讯员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而是要用发现的眼睛去拍摄,用心去写作。只有这样,写出的稿件才有深度,拍摄的照片才会有冲击力。从此,他给自己定位——主攻摄影。
这一年,他被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分别评为“优秀通讯员”,是当年获得“优秀通讯员”称号里年龄最小者,虽然奖品只是“两个蓝皮采访本和一沓稿纸”,但也让他兴奋不已。他说:“这可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1999年,西北首例试管婴儿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诞生,缑永强一个人背着7部相机进入手术室拍照,各大媒体第二天用的都是他拍摄的照片。
就这样,缑永强从在报纸上发表“豆腐块”开始,持之以恒地用心、用情挖掘医院各科室的新闻故事。多年来,凭着这份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挚爱,他先后在各类媒体刊发稿件数千篇。
痴情新闻
缑永强天生一副热心肠,但凡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有交集的朋友,谁人不识永强君?谁人又没有得到过永强君的帮助呢?
2020年3月4日,陕西省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的队员,来自陕西省鄠邑区森工医院的护士小陈(化名)正在武汉救助新冠患者,她的父亲却在家乡抗疫工作中倒下了,突发重度肺炎、感染性休克、多脏器衰竭,送往陕西省森工医院抢救室。
陕西省第二批医疗队队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马现仓得到消息后,立即打电话回单位要求对陈父开通绿色通道,全力抢救,已担任外联部副部长的缑永强立即陪同重症医学科的两名专家,连同媒体3名记者赶往鄠邑区森工医院。
抗疫期间缑永强经常废寝忘食地工作,日以继夜地在搜集医疗队的宣传信息,发给相关单位,最大限度为抗疫宣传鼓与呼,那一天缑永强从早上开始就没有吃饭,接到讯息又开始联络相关人员,设备、车辆、也没顾上进餐,随即带领大家紧急赶往森工医院,他一边联系当地的医疗资源,一边向院领导班子汇报情况。
同时不停地联系森工医院,方便车上的专家随时了解病情,在距森工医院还有十几公里的时候,由于长时间没有进食,他突然开始浑身发抖,说话磕巴,浑身冒汗,手中的手机几次掉落,人出现晕厥现象。大家发现后要求立刻停车在附近稍事休息并进餐,当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缑永强坚决反对,要求立刻赶往森工医院,因为援鄂队员父亲生命垂危,急需一附院重症专家支援,当把两位专家送进森工医院重症ICU,缑永强才吃上了当天的第一口饭。
永强说这是个小事,但在疫情的面前,无论前方还是后方,接到命令的他总是奋不顾身地投入到各类外联、宣传工作中,这也是他一贯对待工作的态度和作风——热爱工作、奋不顾身。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联部张丽心中的缑永强是这样的:“有热情、有激情,永远都是风风火火、一步并作两步跑步前行的样子,‘快、快、快!’是他的口头禅。做事认真、周全、靠谱,和他在一起总能收获意外惊喜和激动。”是啊,有时我望着缑永强的背影,也会感慨:“永远的少年!”
由于痴情新闻,央级驻陕媒体记者以及省内各大媒体记者都成了他的朋友。在他的配合下,从央级媒体到省市媒体聚焦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新闻越来越多:因为在这里,各种医疗创新手术不断;因为在这里,经常有动人心魄的故事发生;因为在这里,大家策划的选题能够很快落地……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赴震区开展救治工作,缑永强随队前往。我作为陕西日报社报道医疗卫生战线的记者,虽不能随行一起深入震区一线采访,但从他们出发就开始每天和缑永强沟通。
每天晚上9时许,我准时坐在办公桌前电话采访缑永强,询问一天时间里医疗队的动态、故事等,然后迅速成稿发往编辑出版中心,第二天见诸报端,及时、准确让读者了解——四川省广汉市、甘肃省康县、汉中市略阳县等震区发生的大量生动感人故事。
在一次只属于朋友的聚会中,缑永强端着酒杯来到我面前:“老师,我真诚地敬您,感谢多年来对交大一附院的支持和帮助!”我还没反应过来时,他自己已经将手中的酒全部给“干”了。那份豪爽既是西北汉子特有的,也是军旅生涯留给他的永久印记。
这天晚上缑永强特别高兴,和每位朋友碰杯:“真的,我特别特别喜欢新闻宣传工作。”说到动情处竟流下热泪、几度哽咽,在场朋友无不动容。
这晚缑永强彻底醉了,他所在的医院让他感到荣耀,他所在部门一年的成绩让他感到荣耀,他所在医院领导对他工作的肯定让他感到荣耀。他如何能不醉!
用心做新闻
很多年来,缑永强对新闻工作一直充满着激情。因为新闻不但给了他力量,同时也让他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已经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联部副部长的他,媒体上时常还能看到他的名字。
特别是在今年抗击疫情的战场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8名勇士在武汉参加援鄂抗疫救治工作,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贡献了力量。缑永强配合各媒体记者采、发稿件数百条。陕西日报3月11日整版刊发的报告文学《通往春天的日与夜》,在广大读者和网友中影响巨大。联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采访对象缑永强功不可没!
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哪个科室发生什么新闻大事,缑永强基本都知晓,医院媒体群里几乎天天都有新闻线索爆料给记者。我有时会惊叹——这是怎么做到的啊!
“2012年我刚到外联部,一切都是陌生的,媒体记者联系采访一些季节性选题,我不知道该找谁,他都会依据选题,准确告知采访某个专家最具权威性,在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联部李晨皎在缑永强的指导下,也成长为一名优秀通讯员。
缑永强1999年6月10日刊发在陕西日报上的“西北首例试管婴儿诞生”新闻图片,获得了当年陕西省新闻摄影一等奖,这应该是对他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最大奖励。
“在缑永强的字典里,没有‘拒绝’二字。记得很清楚,陕西电视台一个策划凌晨30分发来,要采访拍摄医院的画面,缑永强接到电话回答‘马上到!’”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联部部长贾洪魁说,“有一次我晚上睡不着,凌晨3点半发了一条工作信息,又一想这个点发不合适,赶紧撤回。没想到缑永强立即回复‘你刚才发的我看见了!’他这是24小时值守工作啊。”
采访缑永强时,他正在联系专家周末赴延安为百姓义诊事宜,缑永强说:“今后我要加倍努力,做一名优秀的通讯员,认真写稿、用心拍照,用实际行动回报医院领导和各位媒体老师的关怀和支持。”
同事这样评价缑永强——工作起来永远像个年轻小伙子,全身充满激情活力,你想让他“慢下来,停下来!”都是不可能的。
媒体记者这样评价缑永强——从认识到现在几十年,感觉永远像个少年,工作干劲不减,待人满腔热情。
本文摘自陕西日报社科教文新闻部主任记者车喜韵《永远的少年——记西安交大一附院外联部副部长缑永强》一文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1oioPN6yzfj60dhHD0v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