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晚,著名摄影家胡武功教授在主A-204为大家带来了“学而讲坛”的第134讲——中国纪实摄影。他分别从纪实摄影的起源、概念以及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现状等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纪实摄影这一门用生活画面记录历史的艺术。
纪实摄影是再现直接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事物的影像,再现普通人生存状态、揭示人性的影像,也称记录摄影。纪实摄影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当时的美国政府派出的调查团所拍摄的农民生存状况的照片迫使美国政府改变了农业政策。其后,纪实摄影随着世界历史的变迁而逐渐发展。其特质是用摄影对现实生活作思考,对人类自身问题作思考。纪实摄影不把时效性当做自己的目标,不受拍摄时间的限制,可反复深入地跟踪采访拍摄,直至满意为止。纪实摄影追求的是一种历史摄影,通过再现人的某种生存状态,以及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表现事件或社会中人的心态,体现摄影家对人和人性的理解程度。纪实摄影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尊重事物演进的自然流程,而这种鲜活的断面影像只能诞生于摄影家在现场的发现、首肯和捕捉中。它并没有为这个世界增添原本没有的形象,它只是记录、再现了自然存在过的影像关系。
随后,胡教授带领大家回顾了历史上著名的纪实影像。如1872年,约翰·汤姆森在中国拍摄的一系列纪实摄影作品《街头一瞥》《修脚工》《北京街头拉洋片》《古玩商人》等,都真实地记录和再现了当时中国社会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再如由中国摄影家拍摄的作品,从上世纪60年代的《红卫兵出难题考老教授》《虔诚者》,到70年代的《让我们的血流在一起》《上访者》《清查》,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大眼睛》《土保龄球》等,都真切地反映出中国人民生活的发展和变化。
胡教授还向大家展示了他自己的代表作品《麦客》《洪水袭来之际》和以西安为题材的从1980年起每年选取一个独幅照片来展示当年西安最大变化的系列影像。黑白灰的老照片向今天的人们展示着往日的风景和人事,令人唏嘘慨叹。胡教授崇尚着纪实摄影,一直用诚实的方式专心致志地记录着关中乡村的生活演变,记录着堪称历史性告别的生活画面。这些画面为社会学家、史学家、民俗学家、艺术家了解两个世纪更迭之时的民间关中提供了一幅幅最可信赖的原生资料。在他朴实无华的画面背后,寄托着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
讲座的最后,胡教授回答了同学们“为何到了有彩色照片的时代还继续使用黑白照”、“旧中国养生方法”、“如何从普通人的角度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等问题。
附:胡武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现任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著名摄影家。1983年7月31日,采访安康百年不遇特大洪水,拍摄照片《洪水袭来之际》获首届中国最佳新闻摄影奖及中国新闻特别奖。先后出版文集《摄影家的眼睛》《中国影像革命》,摄影画册《胡武功摄影作品集》《四方城》以及《西安记忆》《藏着的关中》等专著,主编《中国摄影四十年》《中国人本》等。另有同名图书《胡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