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确定新增审批专业名单。西安交大取得建设首批人工智能(080717T)本科新专业资格。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牢牢抓住人工智能赋能各行业的发展契机,使其助力传统行业实现跨越式升级。教育部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引导高等学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不断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等能力,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制定《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成立三十多年来,在郑南宁院士的带领下,坚持以民族振兴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始终走在人工智能科学发展的世界前沿。根据美国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2) 发布的一项新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在质上开始有了赶超美国的趋势。现有数据显示,人工智能研究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中国学术机构第一位是中科院,而西安交通大学则位于大陆高校第三位,仅次于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引用次数高达91559次。
面对国际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始终紧盯国家重大需求,超前布局,主动作为。早在2018年就与学校钱学森学院一起,开设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设立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为首席教授的“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选拔按照“兴趣使然、优中选优”的原则,通过高考招生、校内新生选拔、少年班选拔等方式录取,第一批55名本科生已入学。在课程设置上,充分借鉴了国外大学的相关课程,包括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伯克利分校等;在课程设置的理念上,强调“少而精”,注重课程学习的深度,通过讲授基本知识锻炼学习能力与思维方法,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和知识创造的空间;在教学方式上,试验班采取小班教学,强化课堂互动,增加小组学习、开放式实验与问题研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学术判断力。
2018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决定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人工智能学院,首任院长由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担任,将为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一流的工程师、科学家、企业家提供优质平台和师资,成为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领域高速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课程按课程群分类设置,包括通识教育、数学与统计、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机器人等11个课程群,共开设64门课程,其中必修课程41门、选修课程23门 (完成所需学分需选修其中12门)。
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科技发展的趋势,如何适应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是每一所高校不断探索追求的目标,西安交通大学将始终勇立潮头,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