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精勤育人守初心,竞赛赛场育英才

人居学院教师以赛为媒赋能学生成长

日期:2025-10-31 15:42 浏览量:

近日,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全国总决赛相继落幕,人居学院教师团队凭借专业严谨的指导、全程陪伴的坚守,带领本科生斩获佳绩,不仅为学校赢得荣誉,更在竞赛实践中为学生搭建起成长阶梯,生动诠释了“以赛育人”的教育初心。

深耕竞赛指导:做学生逐梦路上的“引航者”

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备赛过程中,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宋丽、韩波化身“陪练员”,从选题构思到模型落地,全程倾注心血。面对模型稳定性、荷载传递优化等技术难题,她们结合学科前沿与工程实际,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结构力学性能与材料特性;为打磨参赛作品,她们驻守实验室,手把手指导模型制作细节。在国赛出发前两天,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调试模型,确保参赛模型的可靠性,并反复演练加载现场的配合。最终,武文栋、朱珍鹏、王付强组成的“煈鼎征艎”队在国赛场上顶住压力不负众望,按预定计划成功完成三级加载,获国赛一等奖,总成绩位列全国第九名,冲入前十名,取得历史性突破。西安交通大学获得“优秀组织奖”,在竞赛组织和育人成效方面获得组委会的充分肯定。而这已经是宋丽、韩波老师带领本科生团队第二次登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国赛一等奖的领奖台。学生们在感言中多次提到:“老师不仅教会我们专业知识,更用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们懂得坚持的意义。”

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备赛期间,人居学院教师团队创新指导模式,构建“多师协同+定期研讨”机制。建筑学系徐怡珊、翟斌庆等教师联合国际专家,指导“智联云耕”项目融合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探索智慧农业新路径,斩获金奖。由建筑系杨路老师多年指导、人居学院师生持续参与的“无止桥”团队,架桥连心二十载,累计建成55座便民桥,此次大赛围绕乡村振兴倾力打造“桥达心途”项目,夺得银奖。建筑学系甄蒙、杨路等教师带领团队开展的“创逸智居”项目,团队每周固定时间开展线上线下同步研讨,从项目方向把控到问题解决方案,与学生共同探索、反复打磨,夺得银奖。正如甄蒙老师所说:“和学生一起做竞赛,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我们见证学生抗挫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提升,也从他们身上汲取青春活力。”

创新育人方式:以竞赛为纽带培育综合能力

人居学院教师始终将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不局限于技术指导,更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结构设计竞赛中,竞赛指导老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试错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最优解,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科研思维;在创新大赛中,指导教师团队鼓励学生聚焦社会需求,从西部山区交通难题、乡村农业现代化、建筑低碳转型等现实问题出发,将专业知识与民生需求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学以致用”和“专业责任”的价值和意义。

“智联云耕项目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际推荐项目金奖,指导教师徐怡珊表示:“项目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构建融合多源传感数据的农业决策模型,团队在开发全链条追溯系统时,突破了异构数据融合与边缘计算节点部署等技术难点,建立了从田间到市场的数字化闭环。这次获奖体现了同学们在复杂系统架构设计与农业场景理解上的显著进步,也验证了问题导向、技术实现与产业验证这一创新培养模式的有效性。而跨学科协作与产学研深度融合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创逸智居”项目团队在甄蒙、杨路等教师指导下,针对传统建筑行业痛点,研发零碳智能装配式建筑技术,4天完成主体施工、成本控制在2000元/m2,项目成果获央视报道。甄蒙老师表示:“比赛中需要引导学生从行业视角思考问题,让学生明白创新既要技术领先,也要兼顾经济性与可推广性。”竞赛过程中,这种“技术+思维+责任”的全方位培养,让学生在竞赛中收获的不仅是奖项,更是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坚守育人初心:构建“以赛育人”长效机制

竞赛佳绩的取得,是人居学院长期构建“以赛育人”体系的成果。学院党政联席会就竞赛育人开展专题讨论、锚定重点帮扶竞赛项目、确定竞赛绩效支持细则,为竞赛育人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学院组建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组成的竞赛指导团队,建立“选题-研发-答辩”全流程指导机制;教师们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形成“亦师亦友”的师生氛围;同时,学院联动学校资源,搭建创新实践平台、提供经费支持,为学生竞赛保驾护航。

未来,人居学院教师将继续以竞赛为抓手,深化“以赛促学、以赛育人”理念,总结指导经验,创新育人方法,引导更多学生在竞赛实践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为国家培养更多兼具专业素养、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文字:人居学院
编辑:王恺悦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