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交大西迁博物馆感悟西迁精神,在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追寻真理之光,在哈军工纪念馆感受科技报国之志……大学“场馆里的思政课”让红色基因浸润青年学子心灵,激发奋进力量。
走进位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的交大西迁博物馆,一张粉色的乘车证,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乘车证上面印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承载着那段激情燃烧的记忆。
1956年,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手持这样的西迁专列乘车证,“打起背包就出发”,从上海迁至西安,在黄土地扎根,投身西部建设。
老一辈交大人用爱国奋斗实践熔铸而成的西迁精神,一代代师生薪火相传。
2018年12月,交大西迁博物馆正式开放,展出照片、实物等2200余件,呈现了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
“作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交大西迁博物馆发挥西迁精神思政育人作用,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思政元素和育人价值。”西安交大档案馆、博物馆馆长吕青说。
“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新学期伊始,西安交通大学大一新生分批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开启了一堂堂沉浸式“大思政课”。
麦田选址的老照片、西迁教授的讲义教具、草棚大礼堂的场景……
“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展品背后的故事,蕴含了西迁前辈爱国奋斗的豪情壮志。”学生讲解员、西安交大钱学森书院人工智能2302班学生杜宇洲说,“我们要传承好西迁精神,让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根植于心,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以上内容节选自2025年9月30日《新华每日电讯》
报道链接:
http://mrdx.cn/content/20250930/Page01DK.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