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文化+”平台】生命学院:以文化为翼 深化交叉融合 赋能生命健康事业发展

日期:2025-09-15 09:59 浏览量: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指导,秉持“上善若水、生命之光”的文化建设理念,通过硬环境浸润与软文化滋养,构建起集育人、科研、科普于一体的特色文化生态,书写了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生动篇章。

守正创新:铸就“生命绿”与“生命力”双向发力

学院确立“以思想引领凝聚、以项目承载理念、以环境浸润精神”的文化建设路径,秉持“上善若水 生命之光”的文化建设理念,将“服务人民生命健康”作为核心使命,以学科发展为主线,串联科研成果展示与学术文化传承,以“生命绿”和“生命力”为主题词,贯穿师生成长与社会服务全链条,形成了“硬环境浸润、软文化滋养、全链条育人”的特色格局。

学院以象征生机与希望的绿色为主调,打造9个教学科研平台与沉浸式文化空间。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研究所的“生命与自然、生命与宇宙、生命与人类文明”手绘展示区,将科学与人文交融,先后接待包括联合国机构等50余家国际组织及各级领导参观。健康与康复科学研究所以学科创始人之一蒋大宗先生命名的“大宗讲堂”内设置了学科历史展示区,走廊两侧设计诺贝尔奖获得者展示长廊,彰显科学探索的传承与力量。

文化滋养:“七个一”载体激活“生命力”

学院以“七个一”活动为载体,将文化育人融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各环节,让“传承、创新、青春、向上”的内涵落地生根。

围绕一个核心,即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将每年4月、9月定为“西迁精神学习月”,通过组织师生参观西迁博物馆,开展传承弘扬西迁精神主题党日团日活动、青年教师座谈会等,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西迁精神融入师生血脉,激发师生投身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热情。

建设一个体系。构建教师“思想引领-职业能力发展-人文素养提升-身心共成长”培养体系,学院书记、院长每半年与新教职工谈心,举办具有学科特色的从教三十年纪念、荣休仪式等活动,传承优良师德。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教育,组织开展“走进企业、感知行业”、青年教师团辅等活动,助力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

建强一批阵地。学院持续推进学院网站、学院和院团委微信公众号媒体平台建设,聚焦人才培养、科研突破、社会服务,年度发布推文100万余字,讲好事业发展故事。结合二十四节气与重要节庆,发布“海报里的生命学院”系列作品,让文化浸润日常。

办好一个论坛。学院坚持办好“生物医学·元健康”系列学术论坛,每两周邀请国内外专家围绕前沿领域分享成果,累计覆盖5000余人次。搭建产教融合交流平台,设立产教融合开放日,邀请联影、迈瑞、新产业、开立等行业相关企业来院交流,推动科研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UP生命力”青年发展论坛通过导师经验传授、朋辈交流,助力青年学子成长,成为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的重要纽带。

开展一系列活动。学院以“生命力”六维育人体系为主线,成立“生声不息”宣讲团,组建“生命之光 春蕾绽放”志愿服务队,团队成员在全国各地传播生命科学知识,开展助老康养科普,深入社区、学校,普及健康理念,累计服务逾万人次。举办新生入学教育、辩论赛、“生声不息 共话成长”、爱国卫生运动等活动,凝聚师生合力,全年覆盖2000余人次。

搭建一个桥梁。学院坚持做好生命科学科普活动,先后开展“走进生命·探索”中小学生科普活动、全国青少年科技训练营、“荧光微生物绘画”“仿生科技进校园”等特色活动,成立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泰发祥科普训练营等,累计覆盖青少年4000余人次,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生命科学的魅力,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

成效彰显:文化赋能,结出发展硕果

在特色文化生态的滋养下,近五年,学院新增国家级人才3人,组建神经生物学、智能化诊疗装备2个研究团队,教师及团队获评全国首届“卓越青年研究生导师奖励基金”、陕西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校级青年文明号、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王宽诚育才奖等荣誉。学院承办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中斩获金奖,多次为学校赢得荣誉。科研领域持续突破,研究成果被《科学》《自然》等期刊接收。深化产教融合,与泰发祥、翔宇、青岛海尔共建3个校企联合研究院,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从校园内的文化浸润到校园外的科普辐射,从学术殿堂的创新突破到产业一线的成果转化,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文化+”平台正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高校文化建设的使命与担当,为生命健康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文字:文明办 生命学院
图片:生命学院
编辑:王恺悦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