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核心基石,开学教学检查是健全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夯实培养根基的重要举措。9月8日,研究生院统筹组织开展教学检查,32位校级督导专家分赴兴庆校区、雁塔校区和创新港,深入课堂一线开展现场听课、实地督导;各学院同步启动院级教学检查工作,围绕教学环境、课堂秩序、教学内容、学生出勤等核心维度开展细致核查,并在课间与授课教师就高水平课堂教学进行交流与探讨。

经实地巡查与师生座谈反馈,督导专家组一致认为:新学期“第一课”整体教学秩序井然,授课教师均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教学工作,教学方案完备、备课充分,能结合学科前沿与课程特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多元方法,有效引导研究生聚焦学术问题、激发探究热情,课堂互动氛围浓厚,教学效果初显;研究生课堂专注度高,主动参与讨论、积极回应提问,展现出良好的学术素养与饱满的学习状态。

督导专家组副组长刘纯亮表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计算方法和数理统计等三门课程主讲教师准备充分,讲授效果好。两门数学课的教室全部满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督导专家文科组副组长杨东朗反馈:“今天所听课的任课老师都很重视第一周第一节课程,准备充分,PPT教材齐全,教师授课精神饱满,内容特色鲜明,学生认真听课,师生互动良好,教室资源运行正常。”
督导专家王珏反馈听课发现的三个突出亮点,一是首次课到课率整体良好;二是教师授课内容准备扎实,尤其注重结合实践案例展开分析,充分体现了教师宽广的知识面、学科交叉的融合能力,以及授课内容的新颖性与学术前沿性;三是学生普遍听课专注,积极参与互动,对课堂内容展现出浓厚兴趣,学习氛围明显提升。
师生同心聚力,打造高质量学术课堂
教师精心授课、学生专注求知,共同勾勒出新学期学术育人的生动图景。众多教师围绕“研究生思维转型”核心目标,精心设计开学第一课,助力新生完成从“知识接收者”到“研究者”的身份过渡。化学学院肖春辉老师在《高等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便深刻践行这一育人理念。“面对刚踏入研究生阶段的同学,我深知《高等分析化学》第一课的重要性。”肖春辉分享教学思考时表示,课前他反复琢磨“如何引导学生超越本科阶段的操作性认知,快速建立方法遴选与系统优化的科研思维”,在他看来,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学术视角的深度转换。

医学部施齐芳老师在开学首日承担了《循证护理学》第一课的教学任务,她早早抵达综合楼304教室等候,学生们都精神饱满地进入教室做课前准备,教学督导及护理学系领导也到场听课。她表示希望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做好他们成长进步的阶梯与良师益友。
马克思主义学院丁中正老师在开学首日迎来了自己在创新港校区的首次授课,他主讲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门承载交大传统与特色的公共课程,谈及授课初心,丁中正老师坦言既有传承学科使命的荣幸,也有接好前辈“接力棒”的压力,“希望能够和同学们一起‘精勤求学、敦笃励志’,学好习、上好课!”
法学院薛华老师承担省级示范课程《民法理论与实务》的授课。授课中,她将经典案例与民法学前沿问题深度融合,并依托课程专属民法学智能体“法小智”构建师-生-机三维课堂,聚焦系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薛华老师表示:“希望在教学中,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能成为学生民法学习的引导者和思考的催化剂,助力他们初步塑造适应数字时代特征的法治思维范式。”
学子心声:研途启航,在探索中坚定前行
化工院动力工程专业研究生杨贵明分享了自己的听课感受:“我是能动专业的研究生,本科学习《传热学》时,授课老师就多次提到陶院士在数值传热领域的开创性成果。如今来到交大,有幸得到陶院士亲自授课,倍感珍贵。课程中,陶院士不仅详细梳理了数值传热学的发展脉络与基础理论,阐明了数值模拟的不可替代性,更着重强调了基础软件的战略意义。他提到当前国际秩序加速演变,希望更多青年学生投身基础软件领域,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交大力量。”杨贵明同时谈道,自己正在开展的课题正是构建不依赖国外商业软件的仿真程序,以解决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的固气两相数值模拟难题。“未来我会更主动地参与基础软件构建,把课题研究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努力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王逸飞作为新生,也分享了自己的第一课感受:“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新生,第一堂《西方哲学史专题研究》便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交大马院的独特人文思想与深厚理论涵养。在课程上,老师从‘哲学’的词源讲起,强调哲学作为‘爱智慧’的学科是对世界本质的真切探索与追求,硕士阶段的哲思之旅刚刚启程,在交大马院的求学之涯无边无界,我将在这条求思的康庄大道上砥砺前行,锤炼自己的学科能力与本领,在跨学科的对话中完成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根植祖国大地做研究,答出祖国最需要的问卷。”
法学院S5202班的非法本新生们也分享了首次接触法学专业课的真切感受。李虎同学说:“这是我第一次踏入法学专业课课堂,本以为民法知识点枯燥难懂,却在老师的细心讲解下变得风趣生动,每一条抽象的法律条文都被转化为鲜活案例,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也为我今后的法律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江林静同学同样作为“半路出家”的法学生,对课程充满感慨:“薛老师从《民法典》发展历程讲起,带我们梳理法的渊源、效力与民事法律关系,让我真切体会到‘盛世之下,私法繁荣’。原来民法不是书本上冰冷的条文,而是塑造和守护社会生活的智慧工具。虽然前路有压力,但窥见法学世界的壮丽一角让我无比兴奋,期待和同伴们一起在法条的海洋中做虔诚的拾贝者。”
电信学部研一新生纷纷表示,“第一课”既充满新鲜感与期待,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全新定位,老师们以启发思辨替代单向灌输,在深入剖析专业理论的同时拓展学科前沿视野,开放的学术氛围与同学间的思维碰撞点燃了求知热情;行走在创新港现代化的校园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与“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更让他们感受到沉甸甸的使命。从课堂上专注汲取知识,到课后迈向实验室探索未知,大家均表示将以主动探索的姿态开启研途征程,在学术钻研中锤炼本领。

研究生院领导班子成员同步开展随机听课,课后与授课教师逐一交流,针对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进、师生互动提升等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倾听教师在教学保障方面的需求。
为确保新学期教学工作平稳开局,在开学前一周,研究生院协同后勤保障部、网信中心等部门开展教学设施专项排查,对教室多媒体设备、网络环境、实验室安全等进行全面检修,从硬件保障、秩序维护、质量督导等多维度织密教学保障网络。研究生院将持续深化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为高质量人才培养筑牢教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