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学校辅导员队伍科研能力与水平,3月24日下午,党委学工部举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辅导员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公开答辩暨“研之有物”辅导员工作坊,邀请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杜晓燕教授作题为《关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申请的一些思考与体会》的专题讲座,并组织专项任务项目校内推荐公开答辩。学工部、各书院负责人及辅导员代表参会学习。学生处副处长、文治书院院务主任王琦主持会议。

杜晓燕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家社科基金在我国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她指出,近年来,随着申请流程的不断规范化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成功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她详细分析了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增长趋势和立项热点,并强调选题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杜晓燕教授结合个人申请成功的案例,深入剖析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申请的关键要素。她提道,找准问题是申请成功的前提,问题意识应放在首位。此外,她还强调前期研究成果在申请中的重要性,建议申请者应充分展示与课题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凸显研究团队的专业能力,并要密切关注同类项目的新进展,确保研究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杜晓燕教授详细介绍了申请书论证部分的总体要求与写作规范,为辅导员提供详细写作指导。
杜晓燕教授结合自身经历总结了五点建议,包括选题及题目的凝练、高度重视研究述评、设计论证排版美观、科研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以及“细节决定成败”等。这些建议不仅适用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请,也对日常学术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讲座结束后,会议组织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辅导员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校内推荐公开答辩。3位申报人就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重点难点、研究计划和预期成果等进行公开展示和答辩,5位专家分别进行提问交流,对课题申报人提出了精简课题题目、破题明确研究重点和范围、凝练研究内容优化结构、分析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注重前后对应、清晰阐述研究机制等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王琦在总结中指出,本次辅导员工作坊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指导,对于提升我校辅导员的科研素养和课题申请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位辅导员以本次工作坊为契机,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动能,在理论研究中深化规律性认识,在育人实践中创新方式方法,共同书写新时代辅导员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