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组织召开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校企导师及授课教师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苏州茵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龚霄雁,未来技术学院执行院长王小华、副院长程洁,及来自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医工学(计算物理医学)三个学科方向共50余位校企导师代表参加,会议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召开,由未来技术学院挂职副院长周晋主持。
程洁分别从建设进展、课程改革、导师团队情况及工作计划四个方面对未来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了简要汇报。作为交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未来技术学院创新多位教师同上一堂课、校企导师同上一堂课的授课新模式,实施本研贯通、项目驱动式课程体系,建设基于知识图谱的采集式学习平台,组建跨学科、校企融合“科学家+工程师”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工程化实战环境,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卢秉恒代表未来技术学院校内导师通过线上发言,指出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发展已取得了可喜成效,团队将继续瞄准太空打印制造等面向未来的前沿交叉学科领域,以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和相关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为面向未来、面向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希望与未来技术学院校内外导师加强交流合作,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携手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
龚霄雁代表未来技术学院校外导师代表发言,指出学院推动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为企业的产业应用与高校的科学研究相结合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龚霄雁创办的企业已在西安建立研发中心,为医工交叉方向快速样品制造及成果转孵化搭建了平台,他表示欢迎未来技术学院的师生共同参与,与更多的高校及行业专家合作,形成合力,助推医工交叉行业领域快速发展。
储能科学与工程方向校内导师肖春辉,及其合作的企业导师、湖南德赛电池有限公司副总裁孔祥鹏,代表校企导师团队发言。肖春辉从立德树人重基础、校企联合强实践、协同育人铸栋梁几方面分享了团队立足化学基础学科,打造工科院校特色的“课程+实践+平台”育人体系,并以与湖南德赛电池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学生为例,分享了校企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孔祥鹏表示,依托湖南德赛电池产业化优势和西安交大科学研究优势,2023年以来,校企合作已研发5项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多名学生赴企业开展实践研究,针对课题研发,与企业专家一道攻克实际问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未来技术学院智能制造方向导师、授课教师刘金鑫,及其合作的企业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贾怡,共同分享了依托空天往返动力与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平台开展课程建设与联合指导的相关经验。该团队以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TSO”模式,有效解决了产教协同育人“如何融”“如何管”“如何交”的问题。以未来技术学院《小卫星结构设计与制作实践》项目课程为例,两位专家分享了在项目设计、授课方式、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校企课程共建及改革经验,通过“理论+实践”双联动,打通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落地应用的知识环节。
会上,学科办主任、未来技术学院导师陈雪峰,导师徐光华、杨建、王焕然、杨国锐,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副所长鞠登峰、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研究员陈朝中、深圳市智芯微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等校企导师代表踊跃发言,分享了校企导师联合指导学生科研、学习、实践等方面的经验和感受,并一致表示,将继续与未来技术学院并肩前行,推动学科交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王小华代表未来技术学院对各位校企专家三年多以来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将不忘初心,扎实推进未来技术学院建设,一如既往积极探索“1121”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推动未来技术学院、研究院、孵化器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做好本研贯通、“课-项-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不断深化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双师协同育人。未来,希望与校企专家携手,进一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共同书写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