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教务处、西部评估中心联合主办普通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及结构优化改革研讨会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4-06-11 10:10 浏览量: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推动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结构优化调整,6月9日,由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联合主办的“普通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及结构优化改革研讨会”在兴庆校区主楼多功能报告厅召开。

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同步直播模式进行,来自全国70余所高校的180余位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参与线下和线上研讨。本次研讨会邀请到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邬大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余东升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贺祖斌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马陆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周光礼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王秋旺教授,西安科技大学原副校长王贵荣教授等7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作大会主题报告。

大会开场由教务处处长王秋旺主持,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洪军教授代表学校致辞,邬大光教授作大会报告。

洪军在致辞中对各位与会代表表示欢迎,介绍了学校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进行综合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思路与举措,就学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方面的布局、举措及发展状态进行了交流。

邬大光教授作了题为“学科与专业建设的两个现象”的大会报告。报告从学科与专业的基本内涵谈起,从学科排名和组织设置两个角度,反思了普通高校设置学科、专业的基本目的,探讨了当前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目的与基本原则,并强调了要突出从个人兴趣导向转向国家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设置原则,以及淡化专业、强化课程的思路。报告对我国高校农学学科在国际学科排行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入反思,带有鲜明的批判精神,发人深省。

周光礼教授主持上午第二阶段大会报告,余东升教授、贺祖斌教授、马陆亭教授作大会报告。

余东升教授作了题为“我国工科专业设置历史变迁的考察—以机械工程为例”的大会报告。报告从普通高校专业设置的背景与问题出发,从理论层面构建了我国工科专业设置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相关历史数据和调查数据,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对我国工科专业设置的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察与分析,对其他类型专业的设置、调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贺祖斌教授在线作了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地方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大会报告。报告从今年1342万考生的高考和即将面临的专业选择谈起,围绕地方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政策分析、地方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实践探索、新质生产力与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三个方面,结合国家战略部署与总体要求,介绍了广西及有关高校学科专业发展的问题及结构优化调整方案、基本路径与具体举措。报告从新质生产力这一新的视角,对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优化的范式、目标、要求等进行了具有创新性的前瞻性探讨。

马陆亭教授作了题为“学科专业调整优化重点在创新实现”的大会报告。报告从普通高校所面临的时代逻辑与教育逻辑、新时代技术升维带来的挑战、大学的创新发展、高等教育的整体性变革等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报告强调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要保持高等教育的创新活力,积极回应面向未来的创新要求。报告既有深入的理性分析,又充满激情,让人耳目一新。

马陆亭教授主持了下午第一阶段大会报告,王秋旺教授、周光礼教授作大会报告。

王秋旺教授作了题为“需求导向、交叉融合,西安交通大学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大会报告。报告从专业建设发展的背景与问题出发,重点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在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优化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经验,总结了学校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优化的成效。报告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周光礼教授作了题为“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的几个基本问题”的主题报告。报告从高校学科专业是什么谈起,探讨了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的基本逻辑,并结合学科国际评估和周期性的专业评估经验,分析了学科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报告提出的我国大学生就业的“诺贝尔难题”,引发参会代表对增强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适配性的深刻反思。

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陆根书主持了最后一场大会报告,由王贵荣教授作大会报告。

王贵荣教授在题为“三对接三优化人才培养改革西科大实践”的大会报告中,从西安科技大学教学改革原则与思路谈起,介绍了学校对接产业链建设专业链和优化专业结构、对接科技发展前沿优化课程体系、对接国家专业标准构建与优化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报告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基本路径,对当前高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陆根书教授作大会总结,用五个结合总结了本次会议对学科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的一些思考,即时代逻辑与教育逻辑相结合、换代与升维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常态评估与持续改进相结合。期待本次会议能够为各校推动学科专业设置与结构优化调整工作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文字:西部评估中心 牛梦虎
图片:西部评估中心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