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健康报】董淑芬:青衿之志 白首方坚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4-06-07 16:38 浏览量:

她是党员,忠于党的宗旨,恪尽职守,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她是医生,技术精湛,开创各类颌面成形外科手术先河,是闻名全国的颌面成形外科“金手”。

她是良师,以身作则,薪火相传,创办西北地区首个口腔颌面成形外科专业,培养了大批颌面成形外科人才。

她有医者的果断、学者的严谨、师者的严慈,执着地守护着对医学的那份纯粹情怀。

她,就是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奠基人、我国著名的颌面成形外科专家——董淑芬。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奠基人、我国著名的颌面成形外科专家董淑芬

学医为民 不断攀登学科“高峰”

1919年,董淑芬出生在松花江畔呼兰县的一个偏僻农村。身处动荡不安、苦难深重的环境,使她从小就将报国的信念埋藏在心底,并发现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为更多的劳苦大众服务。经过寒窗苦读,她考进了哈尔滨医科大学,走上了学医为民的道路。

大学毕业后,董淑芬成为一名口腔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的医术,想方设法为患者解除病痛。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我国面临严重安全威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刻不容缓,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

1950年冬天的吉林通化境内,冰天雪地,北风怒吼,从朝鲜境内运回祖国的志愿军重伤员正等待着医生的救治。在那支从天津来的医疗队里,只有两名女医生,其中一名就是董淑芬。

在野战医院,很多战士被汽油弹烧伤或失去耳朵、鼻子,重度烧伤及身体残缺的双重伤害,使伤员哪怕保住了性命,也难以走出毁容导致的精神创伤。如何让患者在解除病痛之后恢复面型、有尊严地生活下去,成为萦绕在董淑芬脑海中的问题。她意识到我国当时的医疗水平不足以解决这个专业问题。“为建立我国的颌面成形外科奋斗”成为年轻的董淑芬立下的远大目标。

1952年,董淑芬前往苏联莫斯科口腔医学研究所留学,师从世界著名外科专家叶菲达基莫夫教授。董淑芬十分重视理论学习,同时坚决要求参加临床实践,在征得导师同意后,她作为助手进入病房边实践边学习。因为技术精湛,后来,她亲自操刀给苏联的患者实施各类颌面成形外科手术。在这名中国女医生的手术刀下,患者有了鼻子、耳朵,端正了五官,有了美丽的面容。短短两年,她做了200多例手术,被苏联同行称赞“有一双金手”。

扎根西部 助力科室实现跨越式发展

学成归国后,董淑芬响应国家号召,甘愿扎根西北地区。她来到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任副教授,并从普通外科病房借了3张病床,开始工作。她在实践中执着求索、不断创新,博采众长、精益求精,在颌面成形外科领域耕耘不辍,建立了一套天花后遗症磨平术的理论和方法,又创新面部肿瘤切除术,采用大面积全层皮片来修补颌面缺陷,获得了成功。

她开展的全鼻及耳、眼睑、面颊、手指的再造术,保存血管神经的下颌骨前突畸形矫正术,烧伤晚期畸形矫正术等当时先进的颌面成形外科技术,均为西北地区首例,各地患者纷纷慕名前来。

随着西安医学院口腔系和颌面成形外科研究室的建立,董淑芬的干劲更足了,她继续深入研究并积极参与临床实践,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发奋钻研专业难题,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创新手术方法,成功完成“上臂内侧皮管法再造外耳的研究”“大面积全厚皮片移植的临床应用于组织学研究”“同种异体、异种软骨移植的研究”“异体软骨移植一次手术脑及脑膜膨出”“肌肉瓣加软骨移植治疗面神经瘫痪”“成形手术治疗颌面颈部血管瘤”等项目,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陕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扶掖后辈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为了赶上医学发展的步伐,让颌面成形外科的医疗技术和科研水平迅速追上世界先进水平,董淑芬自掏腰包为团队购买外文书籍,组织科内人员每周交流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竭尽全力给大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得益于董淑芬的严格要求和率先垂范,医院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一届届品学兼优的口腔医师脱颖而出,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建立与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以患者为中心”是高尚医德的集中体现。董淑芬一生没有生育儿女,她没有囿于小家之亲,而是以宽广的心胸,为患者播撒着辽远、深厚的人间大爱。

至死不渝 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

没有人知道,董淑芬是何时罹患了乳腺癌。

1981年,董淑芬奔走呼吁多年的“西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基建计划”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通过。作为筹建口腔医院的带头人,为了不影响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她向所有人隐瞒了病情,一如既往地每天坚持做手术,带着后辈们开展科研攻关、会诊、学术交流,为口腔医院建院的事务往返各地频繁出差。

百忙之余,董淑芬还要修改论文和稿件,参加《医学百科全书·成形分册》、全国高等学校统编教材《口腔颌面成形外科学(第一版)》的编写。在那个没有电脑的年代,每一个字、每一幅教学挂图都由她亲笔写画。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躺在病床上还在认真做手术笔记,想把自己一生的实践经验传递给后辈。弥留之际,她仍每天关注医院建设进度并立下遗嘱:捐出个人全部专业藏书,毕生的积蓄15000元作口腔医院科研基金。

1985年6月8日,西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今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建成开诊。在董淑芬为之奋斗一生的医院里,后来者们继承她的遗志,以“奉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根植为民情怀,为西北地区广大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口腔医疗健康服务。

近年来,医院建设临床服务和临床管理系统,持续推进国家口腔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6”全覆盖计划;创新性形成“5+3”临床亚中心体系并落地实施;首创“预检分诊”模式,践行“口腔健康护理师”理念;开展“口腔家医”服务,推进创造性、引领性服务改革,构建特色口腔医疗服务模式,逐步发展成为医疗理念领先、数字技术覆盖、就医体验舒适、患者满意信赖的现代化口腔专科医院。

董淑芬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不朽精神丰碑,永远镌刻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人的心中。在前辈的感召引领下,全体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人将坚守追梦者的初心,践行开拓者的使命,坚定奉献者的信念,保持奋进者的姿态,把握新时代新机遇,凝聚团结奋进力量,继往开来,砥砺前行,为推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

原文发刊于《健康报》(2024年06月07日第3版)

链接:https://faxing.jkb.com.cn/home/index/detail.html?goods=1&item=931414&page=1390327262&id=5494811&name=jk

文字:特约记者 高琰 通讯员 池宜航 刘露
图片:口腔医院
编辑:张玥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