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西迁新传人】宋昱龙:用努力浇铸热爱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2-08-08 11:12 浏览量:

“身边优秀努力的青年教师很多,我没有想到自己会幸运地入选,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团队的努力在我身上的一点体现。”能动学院副教授宋昱龙在谈到自己入选第八届“十大学术新人”的感受时说道。宋昱龙是“土生土长”的交大人,自2009年进入交大能动学院学习到如今成为能动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宋昱龙已经在交大校园里待了十三年,“坚定地选择交大是因为交大那种低调踏实、安心做事、一步一个脚印的气场不断地吸引着我。”

入职以来,宋昱龙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1项,其他科研项目近10项,授权及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美国专利2项,在Applied Energy、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中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发展》等3本专著……这些沉甸甸的科研果实是宋昱龙用“坐冷板凳,下苦功夫”的汗水浇灌出来的。

精勤求学:拼搏进取的探索者

宋昱龙进行的科研工作主要方向是新能源车辆综合热管理技术,灵活运用热力学循环调控新能源车辆(包括乘用车、客车、轨道车辆、特种车辆)上各部件稳定运行的工作温度、湿度,或通过更加复杂的系统架构方式进行工业园区等复杂能源系统的能量管控,使单个的新能源车辆或庞大的工业园区都尽可能处于能源最优分配的状态,从节能和环保两个方面促进行业向着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产教融合的方式践行了“双碳”政策。

“这个方向和自己之前积累的东西十分契合,导师也为我提供了很多指导和资源,也正是在这样幸运的条件下才能在科研上做出一点小小的成绩。”每当讲到自己的科研道路,宋昱龙始终不忘感谢导师曹锋教授对自己的耐心指导和悉心帮助,“曹老师性格上很随和,工作上又很努力,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了真正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状态,从曹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如何做学术、如何做人,如何应对、处理问题,也因此发现了自己对科研的兴趣,坚定了做学术的决心。”

在这样拼搏进取的探索精神的激励下,宋昱龙大四毕业后在实验室住了两个月,博士研究生期间赴丹麦访学,还获得了交大“学术之星”和“优秀博士研究生标兵”等荣誉,凭着十年磨一剑的恒心与耐心,靠着一个个实验台和一次次仿真计算让自己在科研路上逐渐站稳脚跟。

科研工作并非能一直有条不紊,有时宋昱龙也会面临实验出现问题或者论文发表不顺利的压力,这时他的好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宋昱龙在研二时投稿的第一篇论文被要求修改了四五回,从写好到最后发表花了一年的时间,但他并不把这段经历看作挫折,“修改论文的过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锻炼了我的能力,让我在之后投论文时更加熟练。”遇到压力及时发泄,保持心态平和是宋昱龙解决科研难题的一大法宝。

忠恕任事:授人以渔的播种者

对于从学生到老师身份的转变,宋昱龙坦言有过一段时间的不适应,“学生时期只需要专注于实验,成为老师后需要同时兼顾很多事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从执行者变成了管理者,工作方式上也有很大的转变。”让这种不适感消失的方法就是努力,“觉得不适应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那我就培养自己同时处理很多事务的能力,直到越来越得心应手。”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宋昱龙在上课前会先自己把要讲解的内容吃透,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在这学期一堂研究生的课上,有同学提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恰好这个问题宋昱龙在自己求学时也深入思考过,于是他花了很长的时间详细地讲解了这个问题,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分析,“那堂课效果特别好,同学们都听得很聚精会神,我自己也有很大的感触”。

宋昱龙还谈到了本科求学时,在课堂上受到陶文铨院士、何雅玲院士等“大牛”对自己的影响,“老师们在上课时声情并茂、文采飞扬,他们面对同样的教材总能从新颖的角度把问题都剖析得很透彻”,宋昱龙希望以他们为榜样,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也能够在教学道路上不断精进。

在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上,宋昱龙感触颇深,“大学老师,教学是第一天职,但恰恰因为我们在大学,教授的本就应该是这世界上最先进、最顶级的知识,所以我们才要保持科研,如果不科研,我们给学生教什么呢?”秉持着课堂内容来源于科研成果的理念,宋昱龙在科研和教学上“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期望和学生们共同探索着进步。

“每一天要有每一天的成长,不要辜负每一天的时间。”宋昱龙表示,自己对待科研和工作没有什么响亮的口号,而是每一天都保持对科研的专注和热情,用脚踏实地的努力践行西迁精神,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文字:​交点工作室 龙昕欣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