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8日上午,“周惠久论坛”—前沿学术报告会在西安交大科学馆101报告厅举行。论坛邀请交大1986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北航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航空材料与结构”首席科学家王华明教授,1988级校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张哲峰研究员,2002级校友、现浙江大学材料系教授余倩分别做报告。材料学院院长单智伟教授、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孙军教授、副主任李长久教授及材料学院广大师生和校友参加此次报告会。

上午9时,会议正式开始。由于三位校友在材料学科领域均取得代表性成果和贡献,周惠久论坛组委会决定授予王华明院士“周惠久成就奖”、张哲峰研究员“周惠久讲座奖”、余倩教授“周惠久青年科学家奖”,材料学院孙军教授、单智伟教授、李长久教授分别为他们颁奖。

王华明院士以“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为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关于3D打印技术的原理、现状及挑战。王院士的报告体现了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攀登的科研道路以及严谨而创新的学术思想,吸引着在座师生们的浓厚兴趣,他谦逊儒雅的讲话风格也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报告后大家争相提问,讨论时间一度被延长。
张哲峰研究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交大的学习成长之路,介绍了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等,并重点讲述了自己对于“科研选题问题”和“金属结构材料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的思考。他风趣而幽默的演讲引发听众们阵阵笑声,他提到同事戏称自己在“不知疲劳地做疲劳”,使大家深刻感受到他对科学的热爱与专注。

第三场报告由来自浙大青年学者余倩教授带来,她以自身的科研经历经验作为抛砖引玉,为低年级的交大学子们提出两点建议:首先是在学习和研究上要坚持,且是不以毕业或挣钱为目的的坚持;其次是善于抓住机遇。接着她分享了自己近几年在材料组织与性能研究领域的成果,报告生动有趣,在座诸多学子反映受益匪浅。

周惠久论坛于2016年10月由材料学院创办,以我国金属材料学家、教育家周惠久院士命名,一方面希望后人铭记他对于学校材料学科的卓越贡献,同时希望继承材料学院重视研究生教育及培养的传统衣钵。该论坛旨在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活跃学院学术氛围,扩展全院研究生学术视野,加强学校与其他高水平大学的材料学科学术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