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晚,人文学院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邀请南京大学社会建设与社工研究院院长、MSW中心主任彭华民教授作报告。报告题为“教育福利资源与经济发展梯度不平等结构研究——以中国儿童九年义务教育为例”,这是本年度实证所举办的第六场知名学者讲座。人文学院副院长张顺教授主持活动。
彭华民教授是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及马工程《社会政策》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发表中英文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与教材20余部。目前兼任全国MSW教指委委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等职。报告以新常态下中国制度多元画面为背景,从人类福祉这一概念所指向的人类生活质量出发,对well-thinking、well-have、well-off、well-doing、well-feeling等概念做出区分,并提出儿童教育福利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彭华民教授表示,中国儿童教育福利资源包括财政资源、师资资源、校舍资源和设备资源,教育福利资源对于儿童成长以及消除社会不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彭华民教授回顾了以往教育获得直接影响社会流动和社会结构的研究,并提出了“中国儿童数量和抚养比省市分布状况是什么”“中国儿童教育福利资源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分布关系是否存在不平等”等研究问题。她采用政府统计数据,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发现中国儿童教育福利资源分布不平等结构与收入不均衡格局紧密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三个梯度,和儿童数量和儿童抚养比呈负相关。她还就如何解决教育福利资源不平等分布结构问题提出了建议。她表示,社会工作不是一个人的事业,是千千万万人的事业。社会工作也需要做科研,但是比做科研重要的是做服务,比做服务重要的是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