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由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陕西传统秦腔流派传承发展中心、陕西秦腔博物馆、交大团委、交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交大档案馆、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秦腔汇演”于19时40分在西安交通大学宪梓堂正式开演。陕西广播电视台袁博、张岘主持汇演。

开场的《秦腔牌曲子》引发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由此秦腔汇演正式开始。

第一位出场的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王新仓,他的演出将现场观众的情绪调动了起来。

三意社的康亚婵带来了《狸猫换太子》等曲目。胡林焕的《包青天》,李群、邵英携手带来的《三滴血》片段,李东桥的秦腔华阴戏,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

秦腔流派中心传承班12位学员的惊艳亮相,让观众们领略了肖派《数罗汉》的婉约之美。陕西秦腔流派发展中心主任李淑芳在一曲《三滴血》后表示,感谢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为传承班学员们日常训练、汇报演出提供的支持与帮助,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为秦腔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将秦腔带到了众多外宾面前,让更多人了解秦腔。

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省文华奖大赛一等奖得主王宏义的《三滴血》等曲目,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西安秦腔剧院副院长兼三意社社长侯红琴的经典肖派曲目同样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西北名丑,被戏称为“戏葫芦”的张武宏一上台,便引发了全场的小高潮。他的说段、唱段引得观众们连连叫好。
最后,谭天杏声情并茂的表演和马友仙的《来了救星共产党》,为本次秦腔汇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次演出是“文脉相继——交通大学人文教育文献暨钟明善教授从教60周年成果展”系列庆祝活动之一。演出结束后,交大党委副书记宫辉、博物馆馆长赵大良以及交大教授钟明善与各界嘉宾合影留念。

唯有传承,秦腔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根之木。相信通过各界的努力,秦腔艺术会走得更好更远。
学生戏曲社社长孙晨晨看完演出深有感悟:“我从前一直不明白秦腔流传千年而不绝的秘密究竟何在。这次偶然遇到的机会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了秦腔的美与珍贵。长大后的我才理解了为什么老人都那么爱她、敬她,秦腔所传唱的精彩纷呈的故事就是老百姓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生活。秦腔的朴实使她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各路名家的倾情演出,另人目不暇接。演唱会结束后,我脑海里不断地回荡着悠扬的曲调声,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秦腔,了解秦腔,传承秦腔,弘扬秦腔,希望秦腔艺术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学生,学校的秦腔基地能越办越好!”
硕8060班的赵小东说:“本次演出是一场绝美的文化盛宴,我们感受到了花脸唱腔的高亢激昂、慷慨豪迈,也被旦角儿的婉约缠绵所打动。秦腔名角出现在交大宪梓堂的舞台上,着实拉近了我们大学生与秦腔艺术的距离,身在西北的我们真实地融入了秦腔艺术。乐队也一改幕后工作者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之上。我深深感受到乐队老师的不易,乐队与演员之间、乐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让我们感受到秦腔在他们身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