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青春力行】西安交大学生艺术团社会实践团队:

探索非遗宝库 弘扬传统文化

日期:2018-08-08 18:30 浏览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为探索非遗宝库,在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承者的减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的现状下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更好的传承与创新,西安交大学生艺术团社会实践团队展开寻访体验、文化交流活动,踏上以“探索非遗宝库,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之旅。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学生艺术团艺术文化交流团一行14人从前往甘肃省张掖市进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非遗保护是我们正在做,也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你们来的太是时候了”,马书记如是说。经两方恰谈,签订了共青团西安交通大学委员会与共青团张掖市委员会的合作协议。标志着共青团张掖市委员会正式成为共青团西安交通大学委员会指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在肃南团县委的筹备下,交大艺术团进行了文艺演出。起伏的群山,淳朴的民风,好客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位师生。当地居民热情地为艺术团成员提供架子鼓、键盘和音响等设备。激昂有力的架子鼓,让原本平静的广场瞬间热闹非凡;《贝加尔湖畔》《乌兰巴托的夜》让置身于美丽的湖畔和草原;《梁祝》让人们再一次回想起那凄美的爱情故事;《短歌行》古诗吟诵、《战马奔腾》二胡独奏、舞蹈《秦韵》等无一不展现出交大学生艺术团的风采,向裕固族同胞展示灿烂的汉族文明,交大学子同当地居民载歌载舞。

交大访问团在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对裕固族舞蹈第四代传承者进行了采访,感受裕固族民族艺术的熏陶、交流不同民族的艺术特征、一同分析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尽管裕固族历经断代之灾、面临着部分史料缺失的问题,但裕固族在对其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抢救、保护、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呈现出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与灿烂优秀的文化成果,终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探寻者们的亦步亦趋。在天鹅琴、马头琴深沉粗犷也慷慨激昂的曲调中,在舞者抬腕、压腕、抖肩的热情奔放与洒脱轻捷的动作间,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触碰并相拥,非物质文化之芽悄然生长。

在位于张掖高台县的中国工农红西路军纪念馆中,翔实的图文介绍、珍贵的革命文物、逼真的人物雕塑,以及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解为交大学子重现为完成在河西建立根据地、打通国际通道的重大使命,两万余名西路军将士在河西走廊浴血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等因素兵殇于河西走廊。惊心动魄、悲壮惨烈、可歌可泣的红西路军征战史令所有人怀着崇敬与悲愤,缅怀英烈,为革命胜利付出艰辛甚至生命的红西路军不怕牺牲、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顽强斗争精神震撼感动。

探寻之旅行至西宁,交大艺术团成员来到青海省博物馆欣赏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是我国黄河上游古老文明的辉煌代表,自汉代以来的两千余年中,中原王朝与民族政更迭交替、此消彼长,多元文化融汇发展,遗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表现出浓郁鲜明的民族风格和青海以藏族为主的各民族文化特色。馆藏文物以时间为轴陈列,包罗万象,从旧石器时代到元明清时代、到民族民俗文化、到藏传佛教,从石木骨到陶瓷金属,从书卷到唐卡、佛像,均是国之珍品。

在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青海湟中县。同学们参观了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进一步了解了藏传佛教的起源、发展;并惊喜的在塔尔寺附近意外地发现了一组皮影戏艺术团的人马。

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在2011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表演者是一群年过半百的老人,有浓浓的青海口音,而在他们的眼神里不见苍老,依然保留着淳朴的热情与对艺术真挚的热爱。虽唱皮影戏技艺当然已炉火纯青,可每当手操影人,依旧像个孩子一般地兴奋。因为对皮影戏的深深热爱,他们还开办训练班,目的是希望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流传下去。

文字:校团委 周子涵 魏鹏轩
图片:刘宇桐 王熠琛
编辑:腾飞工作室 岳慧娟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