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青年人如何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

——西安交通大学浪潮工作室第10期午餐讨论会侧记

日期:2018-05-19 11:00 浏览量:

5月17日中午,西安交通大学浪潮工作室在思源活动中心社团活动室举办第10期午餐讨论会。围绕“青年人如何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一话题,浪潮工作室的指导老师们与成员们展开了热烈深刻的讨论。本期讨论会特邀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李娟作为专家指导讨论。

千年第一思想家,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的李吉悦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这些规律的正确性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由此可见马克思思想中的逻辑性、深刻性和洞察力。在专业学习中,她对马克思的理论思想有了更多深入的体会:“比如物化思想在当前社会依旧有着极强的警示力,我们被手机、互联网这些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给奴役了,这种奴役最终会导致人类创造力的流失。”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王美霞认为马克思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伟人,他拥有“为人类求解放”的伟大人格,拥有“不畏艰难险阻,追求真理”的伟大精神,拥有“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伟大思想,拥有“撼动世界人民思想”的伟大著作。

发挥中国特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大众化。人文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的孙竞益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必须回到中国实际,从中国的传统哲学中汲取养分,从而更好地为现在、为未来服务。“马克思主义应该走出象牙塔,以大众化、中国化为目标,实现经世致用。儒学就是经历了学术下移,经历了从“父子”血缘关系的学术传承到“师徒”相传的转变,从而定于一尊。” 人文学院哲学专业的房俊认为大众化的问题需要和理论研究相结合进行处理,理论性和政治性需要某种平衡。作为理论,可能会被批判和在与别的理论的论争之中进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则需要不断巩固,维护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彭随缘从传播的角度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点建议:一是传播主体方面,首先应该加强党员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建设,其次应该注重精英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工作,高校是重点;二是受众方面,应该为受众营造阅读氛围,培养受众阅读兴趣;三是手段方式方面,传播方式也应该根据媒体形态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

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的刘晨晨提出单纯地学习理论可能会比较枯燥,但用马理论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解读,既能掌握舆情动态,还能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她以近期空姐搭乘滴滴顺风车遇害案件为切入点,运用马克思关于人民立场的理论进行解读。机械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王亚楠认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可以更好的处理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诸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就业择业问题、以辩证的方法应对信息爆炸的社会等。他认为作为青年学生,应该重新回头审视自己一直以来都在接触的这一思想原理,把它定位为众多哲学流派中的一支,放到一个更大的环境下来重头开始,重新解读。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林霞也表示,要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她以网络热词“积极废人”为切入点,发现年轻人现在不缺乏理论知识,重要的是缺乏行动能力。她认为“只有多参与平时的各种实践类活动,才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学好,从而也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能力,这是一个螺旋上升式的循环。”

品读马克思经典著作,坚持全面立体地认识马克思。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的李鹏飞提出,“学马克思,不能止于学马克思主义教材,应该多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浪潮工作室指导教师李亚琼也强调了“读经典,学精髓”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多阅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独立思考,全面立体地认识马克思。她表示规律性的理论是最根本也是最难懂的,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理解、掌握的。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对于社会的进步和我们的生活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她鼓励同学们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坚定世界观、用好方法论。

针对马克思主的学习思潮,李娟老师谈了两点学习要求,一是避免将马克思主义庸俗化;二是避免将马克思主义绝对化。针对马克思主义给我们留下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李娟老师作了讲述。首先是世界观部分,李娟老师阐释马克思的三个哲学品味:一是正义的哲学;二是实践的哲学;三是改革的哲学。其次是方法论部分,李娟老师总结了四点:一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二是注重实践,采取行动;三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仍具有实际意义;四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浪潮工作室指导教师陈晨在讨论会的最后总结道,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学习定位,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建立起宏观、整体、系统的认知,而后根据需要精读精学精修。陈晨老师表示,后期将邀请更多非社团内的其他专业的优秀学生参与其中,加强不同学科思维的碰撞,获得更全面、立体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文字:王美霞 王学敏
编辑:腾飞工作室 杨朝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