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崇实书院小学期综能课程“寻历史足迹,扬时代精神”结课

日期:2020-07-21 17:07 浏览量:

7月7日—17日,崇实书院开设了以“寻历史足迹,扬时代精神”为主题的综能课程。在两周时间内,同学们通过聆听报告,学习了长征精神与听党指挥跟党走的必要性与内涵,了解了作为中国共产党员的基本修养和中国现代化模式与其价值;通过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及照金革命根据地,回顾了交大西迁史,学习了老一辈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提升了个人的思想觉悟。

7月7日下午,“寻历史足迹,扬时代精神”综能课程正式开课,马克思主义学院马金玲老师作“听党指挥跟党走——从长征精神谈起”主题报告。报告讲述了长征精神的内涵,并且结合实事,强调了在听党指挥跟党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马金玲的讲述风趣幽默,课堂气氛活跃,课后同学与老师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参与此次活动的同学们都深深地受到了启发与鼓舞。

7月7日、8日下午,参与本次课程的同学们分批次参观了西迁博物馆,再次深入学习西迁历史与西迁精神。通过聆听讲解,同学们全面地了解到了交大西迁的过程,学习到了交大人的精神与风貌。回望那个为祖国建设一路向西、无私奉献的年代,同学们体会到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伟大西迁精神。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做西迁精神的践行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继续发扬西迁精神。

7月8日晚,课程邀请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宋希斌老师进行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指导阅读。宋希斌讲述了党建工作的历史性与重要性。他表示,中国共产党自建党起就十分重视党建工作,并切实践行这份理念。他认为,在任何时代下,都要强调党的自我建设与党员自身修养的提升,这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保障。积极学习党史,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养,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应当是每个交大学子的追求。

7月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刘静老师概括了中国模式及其历史价值。课程首先引入了中国模式的内容,接下来从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外交等方面阐释了中国模式的独特性,最后点明了中国模式的意义。她表示,中国模式的实现是向世界展示了每个国家的发展不需要只按照某一种特定的模式,每个国家都可以找到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我们应当坚持对中国模式的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以和平发展的方式实现民族复兴与国家富强。

7月12日,参与课程的同学们前往陕西省铜川市照金,参观革命圣地,寻找革命精神。通过聆听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的详细讲解,同学们了解到了照金的革命历史,领略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事迹。下午,队伍来到了薛家寨,同学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了当年战斗环境的艰苦,深刻体会到了在这里形成的照金精神的内涵。

7月20日,参与课程的同学们在主楼B103作本次课程的结课分享。经过本次课程学习,同学们对身边的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大家结合课堂学习的内容,分享了自己身边的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互相交流。

最后,李文武进行总结,他认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仍是必要的,相信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西迁新传人,能够继续脚踏实地的为祖国未来艰苦奋斗,弘扬党的优良作风。

红色文化承载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是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个参与课程的同学们都受到了深深的鼓舞与启发。希望同学们经历这次学习,能够继续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听党指挥跟党走,承担起作为新一代交大学子的使命与担当。

文字:崇实书院
图片:崇实书院
编辑:朱凡煜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