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19日,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实务界的300余名代表参加大会。西安交大国际经济法团队师生在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校长助理、法学院院长单文华教授带领下赴穗参会。其他与会人员包括法学院副院长李万强教授、王鹏老师,以及博士研究生冷帅、冯韵雅、杨希、陆宇、翁洋、刘静、左梦雪,硕士研究生曹瑞婕、熊晓林、何丹潆共13人。

年会以“‘一带一路’法律框架的构建与国际经济法的新发展”为主题,由开幕式、大会专题报告、国际经济法热点问题研讨、分组研讨、闭幕式五项议程组成。
国际经济法热点问题研讨会围绕“TPP与‘一带一路’:现在与未来”“ISDS改革:国际方案和中国应对”“WTO法视野中的《网络安全法》”三个热点核心问题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学术讨论。在分组研讨环节,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就国际经济法理论、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税法、“一带一路”的法律问题和区域贸易协定等具体领域报告了国际经济法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
以国际投资法为主题的第一场分组讨论会在西安交大校长助理、法学院院长单文华教授的主持下开展。讨论会气氛轻松活跃,参会人员热情高涨,积极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西安交大法学院副院长李万强参与了主题为“一带一路”的法律问题的两组讨论会。李万强教授首先在第一组讨论会上进行了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东方国际法的理念与实践”的发言,通过介绍“一带一路”的精神实质是互融共赢、“互融共赢”理念的中国意蕴与时代价值、“互融共赢”理念下的一带一路国际法实践和对中国在今后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展望,提出了东方文化视角下国际法包容性发展的观点,引起了在场嘉宾的热烈讨论与强烈反响。随后在该主题的第三组讨论会上担任主持人和评议人,引导讨论会有序进行,对发言人的汇报进行点评并和与会专家互动讨论。

王鹏老师参与了“国际经济法理论”的小组讨论,并作了题为“国际合作中的国际法供给: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的发言。通过实证研究,王鹏老师发现,中国国际法实践存在明显的部门和次区域差异,国内负责部门的影响大于缔约对象国所在区域的影响。国际法实践的密度和强度之间也不存在完全的相关性,部门开放性的影响不甚明显,地缘邻近比经济互动的影响更大。因此,王鹏老师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并未伴随着更加积极的国际法政策,国际法尚未构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直接推动工具,制度化的长效合作机制仍然待完善。
博士生冷帅在讨论会上作了题为“跨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中的国家安全定义问题辨析”的发言,指出“国家安全”作为一个国际法中较新的概念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导致了实践中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实践中的种种谜团。冷帅博士通过对国家安全定义进行辩证分析,结合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发展,诠释安审机制中的国家安全定义问题。与参会人员讨论了其提出的公式:国家安全系数(n)=f(国家主权)+f(国家利益)+f(可持续发展)。

在闭幕式上,王鹏老师参与了“ISDS改革:国际方案与中国应对”热点问题研讨,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韩立余教授的主持下,与厦门大学法学院蔡从燕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徐树博士共同研讨ISDS改革最新议题。王鹏老师从投资纠纷的特性出发,讨论投资仲裁机制的最核心优势,并着重介绍了单文华教授团队所提出的中国版“常设投资仲裁庭”(Permanent Tribunal of Investment Arbitration, PTIA)的两套设计方案,受到与会专家的关注和讨论。

法学院师生积极参会,和与会专家代表深入交流。参会人员中,单文华教授和李万强教授分别主持了一场讨论会,李万强教授作为评议人参与一场讨论会。王鹏老师和博士生冷帅在讨论会上发言,王鹏老师在闭幕式上参与研讨并作大会报告。王鹏老师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国际合作中的国际法供给: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获得2017年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一等奖,论文获得了与会专家代表的高度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