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思乡,是思考人生,是牵念国家。9月11日下午,由人文学院主办的“长安诗歌节交大中秋诗会”于西安交通大学主楼E座703会议室圆满举行。此次中秋诗会邀请到了伊沙、左右、艾蒿、王有尾、西毒何殇等数十位国内著名诗人莅临分享诗作。另外,除了交大师生以外,还有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其他高校的诗歌爱好者踊跃报名,并现场朗诵作品。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重、中文系李慧教授、黎荔副教授出席本次活动。长安诗歌节交大中秋诗会由当代著名诗人伊沙先生主持。


活动伊始,人文学院中文系李慧教授致欢迎词,她提到:“今年是农历丙申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而言具有非凡的意义,交大在今年迎来了她的第120周年,自此交大将开始新的征程。那么本次长安诗歌节选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更是多了一层韵味。因为西安交通大学位于唐明皇行宫对面,此地自古以来就是文人爱好者的聚集之地,我想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秋诗会,定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我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唤起我们的学生、呼唤我们的年轻人拿起笔,回归诗意的栖居。”

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诗歌爱好者与西安各高校的学生为大家现场朗诵了多篇“超现实主义”、“口语诗体”当代新诗歌。来自于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身份的诗歌爱好者们彼此交流诗歌创作心得,相互学习鉴赏。饱含情感,激情四溢的诵读使得诗会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通过现场专家打分,最终评出了本次诗会一、二、三等奖及最佳朗诵奖。

活动最后,人文学院黎荔副教授总结道:“真实是诗中的普适价值,真实是选诗的标准。好的诗歌就是人性真实的写照,好的诗歌是自然的、多样化的、具有生命力的。诗人是自由的,不应被各种条条框框所束缚,一味的拘泥诗人将丧失生命力。诗歌之所以能够引起共鸣是因为战斗在第一线的诗人能够感受到真正的世界。长安诗歌节交大中秋诗会,古老诗经所一脉相传下来的质朴、天然、本真、率性等美好品质,在当代诗歌里依然存在,超越于古诗的,是它表现力与表现内容的极大丰富和拓展,无韵自由体在诗写表达上的无拘无束,更重要的是与现代复杂多元社会相关的理性浓度、思辨浓度、领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