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为期一周的西安交大研究生管理骨干培训班在井冈山正式开班。“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每位学员把自己学到的井冈山精神和西迁精神结合起来,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开班仪式上江西干部学院郭评生院长的寄语,也是全体研修营成员的心声。

登上井冈山,重温这段历史,触摸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信仰。
研究生管理骨干研修营学员多数是第一次来到井冈山,他们是学院的党建负责人,是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是西迁精神宣讲人。在黄书华院长的《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的讲座上、在马玉萍和梁宁宁两位红军后代的红色故事会上、在访谈教学上,他们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机械学院党委秘书杨彬第一次来到井冈山,作为一名“60后”,他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从井冈山开始,这里发生的故事真实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些理论“让广大人民过上好日子,这就是我党的不忘初心。来到井冈山,再次回顾历史,这真的是一场净化灵魂,接受洗礼的过程。”
“我认为井冈山斗争时期中最打动我的一点,就是我党在理想信念坚定的基础上,依靠群众的力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研工部高健雪认为,“对于我们普通的高校学生工作者,我认为必须传承和弘扬这种依靠群众的精神,必须遵循这种依靠学生,始终把服务学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原则,在感情上贴近学生,在决策中着眼学生,真正做到权为生所用、情为生所系、利为生所谋。”
能动学院余银生把西迁精神和井冈山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井冈山斗争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西安交大的诞生和发展也离不开‘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和西迁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江西省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虽有络绎不绝的人群不断聚散离去,却无人高声阔论。烈士陵前,一群人正在敬献花圈。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中,大家仿佛重新回到那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的峥嵘岁月。
茨坪毛泽东故居已经是难以再见其貌,大井毛泽东旧居两颗缠绕在一起的树木还在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年月。“听了曾志同志的革命事迹,她的乐观面对生活,艰苦朴素作风,为祖国发展贡献了一切。我作为党支部书记,要把革命战士的坚定信念和不屈斗争的井冈山精神带回去,和支部成员讨论学习,而这精神也会激励我自己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努力拼搏,把井冈山精神传递下去。”电信学院博电子支部书记赵慧丰如是说。
从黄洋界哨所极目远望,山雨空濛,高山绵延不绝,当浓雾散去,八角楼的那抹昏暗的灯光,照耀着中国的红色政权倔强生长,推动着井冈山斗争走向胜利。医学部硕7114班邓玉皎说:“在这里,我看到了榜样的力量。”毛主席在这里调查研究,读书学习,探寻革命成功的道路。“在我的医学研究生涯中,应该像毛主席一样,敢为人先,实事求是闯新路。”
小井红军医院已经毁于炮火之中,与张子清、曾志以及万千难寻其名的革命烈士成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雕塑一座、画像一幅、影像一卷。电气学院硕7048班党支书马红月深受感触。“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革命无法取得胜利,当年的红军战士靠着信仰的力量取得最后的成功。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以满腔热血传承井冈山精神,肩负起青年人的责任,致力于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无数热血青年奔赴战火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仍在眼前,学员们在井冈山学习很多,思考很多,感动很多。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映山红》《我是一个兵》……歌声回旋绕梁不绝于耳,一首首歌记录了革命岁月时代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困苦的情感。红色拓展再忆井冈山时期红军战士们的艰苦训练。冲出包围圈、风雨同舟、投掷手榴弹等环节让学员们感受了危险、团结、荣誉、勇敢、胜利、坚持等多种感受。回顾朱毛会师共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那段历史,在红军挑粮小道重温朱德的扁担背后的艰辛,道路蜿蜒不见尽头,却走出了一条“中国路”。能动学院团工委书记石杨根说:“信念是第一位的,是获取胜利的先发条件,是努力奋斗的力量来源,是思政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迷茫时候的灯塔,不会失去前进动力。” 宣传部陈晨表示,“今日新上井冈山,旌旗招展初心还,青山翠绿时代路,凌云我辈砥砺前!”

结班仪式上,研工部部长李秀兵表示,西迁精神和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都是爱国奋斗,希望大家带着这样的理想信念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要像革命年代的前辈一样,不断创新,不断坚持,把党建工作做好、做实,通过支部建设促进学业进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学术水平、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培养“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青年,为国家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