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第四次青年诗词论坛——海峡两岸的大学诗教”在西安交通大学外文楼会议室举行,共有十多位相关学者及陕西青年诗词家代表参加。


本次座谈会由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金中教授召集并主持,特邀台湾师范大学潘丽珠教授和陕西师范大学郭芹纳教授作为嘉宾出席。潘丽珠教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至今,长期从事古典诗词教学及传统吟诵的社会推广活动,研究领域为唐诗美学、戏曲、文学评论、诗词吟诵、华语文教材教法、语文阅读策略等,著有《现代诗学》《清代中期梨园史料评艺三论研究》《雅歌清韵——吟诗读文一起来》《千禧龙吟——诗文声情之美》《古韵新声——潘丽珠吟诵教学》《现代散文风华》及散文集《青春雅歌》《我的玉玩艺儿》等著作。曾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人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客座教授、韩国启明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社会兼职有台湾九年一贯国语文教材编审委员、诗歌吟诵创意教学研究计划主持人、全台湾语文竞赛语文朗读组召集人等。
座谈会从下午2:30开始。上半场首先由潘丽珠教授详细介绍了台湾地区的诗词开展情况。台湾的高水平诗词创作者相对集中在中文学界。台湾师范大学是台湾第一所成立中文系的大学,在诗教方面具有深厚的传统,诗词课的名称分别为“诗选及习作”和“词选及习作”。从老一辈教师起,一直注重在授课中除了讲授诗词知识,还让学生自己吟诵并创作。现任教师平常也将很大精力投入于修改学生提交的诗作之中。台湾师大的毕业生多成为台湾的大、中学校的国文师资。此外,台湾的教育部门和民间基金会长年举办大学生诗词比赛,设有高额奖金并评选“诗词状元”,这些活动很大程度地激励了大学生从事诗词创作。台湾也有很多民间诗社,诗社同时起到了传播闽南语吟诵的社会功能,并形成了各具标志性的吟诵调。
接着,由郭芹纳教授介绍了陕西师范大学的诗教情况。郭芹纳教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领域为训诂学和音韵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任教于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研室,著有《训诂散论》《诗律》《训诂学》等著作,社会兼职有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常委理事、陕西省语言学学会副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散曲学会会长等职。郭芹纳教授指出,大陆的大学中文系教师工作以科研为主,相对不太重视诗词创作。郭教授在陕西师大讲授“诗词格律写作”课程,开始听讲的主要是古代汉语方向的学生,后来有了古典文学方向的学生加入。经过其大力提倡,该课程成为中文系研究生的必修课。
严海燕副教授介绍了其所任教的西安财经学院的诗教情况。严教授在该校中文系首开古代汉语课程并在授课中加入了诗词格律的内容,后来开设了作为选修课的“诗词创作与欣赏”及“对联创作与欣赏”,要求学生提交原创作品。
西北大学文学院刘炜评教授多年来作为中文系必修课讲授“诗词创作”课程,并成立了学生社团“终南诗社”。刘教授因出差无法出席本次座谈,由中文系宋声钰同学代表西北大学介绍了相关情况。
金中教授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的诗教情况。六年前作为全校通识类选修课开设了“中华诗词创作与鉴赏”课程,今年起改名为“中华诗词创作入门”,使用自编教材《诗词创作原理》。针对选报的学生多为理工科出身、习惯于科学式思维的特点,采用新型的“格律诗韵律三原理”体系讲述,把传统的“对”和“粘”讲法合并为“交替原理”,便于学生理解格律的内在机制。学生的诗作具有内容新颖的特点。
座谈会的下半场,首先由金中教授朗诵了陕西当代青年诗词家以及全国著名网络诗人李子的代表作。随后,到会的青年诗词代表依次发言。西安诗词学会副会长刘白杨介绍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陕西省的诗词发展情况,西安诗词学会副会长牛国良介绍了自己的诗词创作经历及对幼儿诗教的观点,青年诗词家吴翔阐述了对诗词创新的观点,《延河》杂志编辑代鹏飞介绍了当下诗词在纸质媒体的发表情况,长安区曙光小学教师赵营勃介绍了自己在学校开展的诗教实践。众人围绕诗词的现代性,工业化时代诗词的出路,当代诗词纳入文学史以及如何扩大诗词的社会影响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诗词在当下面临的困境,既同诗词已非时代的主流文艺载体有关,也同诗词作品本身缺乏创新思维,对当代人的真实情感表现不足有关。
潘丽珠教授指出,读诗对于提升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有益处,可以让平常使用的词汇有更多的选择。作诗时若能把口语词汇转化为相应的古典词汇,则能提升作品的文体范式。诗作采用以景作结的写法,相对便于产生情景交融、余韵悠长的效果。此外,潘教授提议在校园的显著位置设立“诗墙”,展示学生的优秀诗作,便于提升广大学生对诗词的关注度。
座谈会整整持续了四个小时,参会者依然有意犹未尽之感。本次活动实现了陕西省和台湾地区诗词界的双向交流,互相了解了对方的信息。台湾师大长期以来重视将知识传授与吟诵、创作融为一体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座谈会结束后的晚宴兼二次会议持续到晚上9点结束,众人进行了更为热烈的讨论。潘丽珠教授详细介绍了诗词吟诵的相关理念,参加者分别吟诵或朗诵了各自的代表诗作。
会后,潘丽珠教授填词一首表达了对本次座谈会的感想:
雪梅香·与西安诸先生座谈诗词,用韵第二部 潘丽珠
论诗教,群英荟萃兴飞扬。辩辞章经典,纵横意象汪洋。彷佛清音雅词账,笑谈间现世来偿。动时静,日月相忘,何惧秋霜。 铿锵。剑挥处,劈斩挑划,笔墨光芒。翰海鲸腾,陕西本是诗乡。诸子沉思大哉问,短期犹恐共神伤。英雄事,立德言功,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