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脱贫攻坚在行动】>正文
【脱贫攻坚在行动】

【脱贫攻坚在行动】饶昱久:我把扶贫脱贫的故事讲给你听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0-08-03 11:10 浏览量:

近期复旦大学团委开展的“百名驻村第一书记讲脱贫”的活动在第一书记圈内以及部分高校学生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我也认真聆听了“战友”们的分享,钦佩、感动之余,自己驻村两年来一桩桩故事也又浮现在眼前,于是用文字简单记录,希望能把自己经历的扶贫脱贫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国家政策精准聚焦扶贫的故事

我一直和周围的人讲,虽然说前些年有数字脱贫、表格脱贫的情况,目前也依然有形式主义的存在,但这只是个例,我们真正应该了解的是国家科学、完备的帮扶体系和制度,“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教育、健康、产业、饮水、民政、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帮扶政策。

2019年我所在的五楼村特设了一批公益性岗位,聘任了23名贫困人员担任村内的保洁员,这得益于鼓励务工政策的持续完善:有外出务工意愿的补助生活补贴、交通补贴,无法外出的在村内提供公益性岗位。是国家的政策让选择留守的农村人既能顾家,又能挣钱,虽说只是一项小小的帮扶,但是却让孩子有了爱、生活有了情、温暖走进了千家万户。

扶贫故事里不光有温暖,更有希望。五楼村的何阿姨是一名患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病人,因为家庭困难原已放弃治疗,但是在中国扶贫基金与蚂蚁金服公益基金的资助下,何阿姨顺利完成了手术,恢复了健康,整个家庭都迎来了新的希望。生命就是最大的希望,每年每个建档立卡户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国家都予以补助,住院治疗费实际补偿比例达90%,经济困难已不再是农村人就医的最大阻碍。

2020年1月15日,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在五楼村明德小学设立图书角并捐赠图书。

诸如此类暖心的政策还有很多: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

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发放幼苗、补助资金或者可申请贴息贷款。

存在住房安全问题的或者是易地搬迁、危房改造、遮风避雨改造,政府均有补贴。

高龄、残疾等无劳动力的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等,村内两位百岁老人每月可以领到350元的高龄老人补贴,在一位百岁老人的家里她对我说“这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好事,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太多的政策不一一赘述,我们的帮扶项目到村到户到人,做到了全覆盖,针对村上目前依然未脱贫的15户63人,我们一户一方案,努力确保贫困人员尽快尽早全部清零。

扶贫干部真情为民服务的故事

近期又有认识的扶贫干部离开了我们,中组部派驻在贵州山区的小权书记和我一起参加了去年12月在杭州举办的中派第一书记培训,在结束培训回村的路上遭遇车祸,经过几个月的抢救他还是不幸离世。手机记录显示出事前的几分钟他还在修改完善为村里建研学基地的方案。在第一书记的微信群里他分享的培训感想是这样说的:“70年前,为了中国人站起来无数有识之士奔赴延安。今天,为了消除千年贫困、让所有中国人富起来,我们齐聚杭州,学习理论、切磋经验、筑牢信仰。思路更明了,情怀更深了,我最深刻的体会是:用吃亏凝聚人心,用成功汇聚洪流。”

小权书记是这样说这样做的,而“吃亏”也确实是很多村干部的真实状态,拿着二三千元的工资,却要干着“5+2、白+黑”的工作。

我们村的老支书今年已经67岁,在八十年代初期以养猪为生,每天的收入达40多元,算是当时村里比较富裕的人家,在换届选举时,他以最高票数当选为副村长,为了家人的生计,他也犹豫过是否接受这份每月工资3.3元的工作,最终在为老百姓谋福利的目标驱动下他来到了村上,这一干就是40年。他的办事准则也是他经常念叨的两句话是:“党性不能丢、原则不能让、民意不能违。”“什么都能带头就是享受不能带头。”他对村里1152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在我到村的第一天他便领着我一家一户走访,给我介绍每一户的情况,这家老人身体怎么样,那家的孩子在哪里读书,对他来说都是如数家珍。

县上派下来的驻村工作队也是为了百姓尽快脱贫奉献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我们村的工作队长一年至少有330天在岗驻村,即使是在妻子手术住院时,他也只是仅仅去陪了一周就又返回村上继续工作。驻村工作队和挂包干部走村串户、宣传政策、落实项目、帮着老弱群体打扫卫生,在村里随时随地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

最近,一位七十多岁满脸皱纹的老奶奶拿着十来顶草帽走了一里多路来到村上,她笑盈盈地说:“你们干脱贫攻坚工作辛苦啦,雨季就要来了,送给村上几顶自己编的帽子,戴上就和杨善洲一样。”看着老奶奶蹒跚的背影,我心中无限温暖和感动,而她“戴上就和杨善洲一样”的殷切希望也是对我们的鼓舞。

除了善良、淳朴以外,这里的很多百姓也是吃苦耐劳的,一些努力奋斗的贫困人员也影响带动着周围的农户。小磊是一名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因患有小儿麻痹症,说话不流畅、动作不协调,但却从不“等靠要”,外出打工被拒后,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回乡寻找出路,他通过手机平台购买了200只鸡苗,因为放养加之坚持用纯粮饲养,他养的鸡不愁销路,目前规模已经扩大到了600只,年收入3万余元,小磊虽然行动不便,但他的目标和方向却很坚定。

还有一位目前暂未脱贫的老兄也很坚定,他去年冬天流转土地40亩种植了洋葱,原本应该能够有一笔可观的收入,但是由于疫情影响,洋葱大量滞销,通过政府的补助以及我和挂职副县长的直播带货,打通了销路,免去了赔本,终于渡过难关,在考虑接下来发展的时候他没有畏首畏尾,表示依然要主动出击,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

扶贫更要扶智扶志,如何激发贫困户的自身动力一直是困扰基层扶贫干部的难题,而利用好这些自力更生的典型,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同时配套相关的激励措施应该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乡村具有农业、腹地、家园等多重价值,这里的百姓淳朴善良、可敬可爱,但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国家出台了新政策,扶贫干部带来了新路子,老百姓也就有了新希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我们坚信,到今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让我们亲历、参与、见证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

文字:教务处 饶昱久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