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学习青春 奋斗致远】>正文
【学习青春 奋斗致远】

小我融入大我 青春献给祖国

【学习青春 奋斗致远】启德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0-10-21 16:46 浏览量:

今年暑期,启德书院共有56支队伍、465名学子奔赴宝鸡、渭南、延安、成都、内蒙等全国各地,开展了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他们关注时代、走进社会,开展理论宣讲、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在社会实践中观察生活、服务社会。大山深处、医院病房、街头巷尾,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实践主题涵盖了爱心支教、精准扶贫、疫情防控、传统文化、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交大学子的脚步遍及全国,他们的风采也广为传看。截至2020年9月20日,启德书院实践团队已发表宣传稿百余篇。其中,中青校园报道3篇、三秦青年报道3篇、地方党委团委相关媒体报道2篇。在这些看似简单数字的背后,蕴含着一位又一位启德学子用小我联动大我,用青春告白祖国的美好乐章。

投身爱心支教,梦随青春启航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支教之路任重道远;三尺讲台,两袖清风,教书育人受益终生。为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扶贫,西安交通大学“德知”支教队为王渠则九年制中学的学生开展了为期13天的暑期线上支教,并在支教过程中完成对原生态文化课程的讲解,调研乡镇学校教育现状。

“十几天的支教活动很是短暂,有留恋,有不舍。支教活动对我和孩子们来说,是一次美丽的相遇,我们拥抱孩子,告诉他们这个世界还有许多美好,许多惊喜,孩子们拥抱我们,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有许多好奇,许多憧憬,更有很多希望。”团队队员韩啸说道。

支教之路恰如交大西迁,为精准扶贫、为更好地建设祖国,志愿者就像当年的前辈义无反顾,无私奉献。“德知”支教队传承西迁精神,支教活动已经持续多年,他们的支教活动为偏远地区基础教育和文化脱贫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同样是对交大西迁精神的一份传承与弘扬。

深入脱贫攻坚 展望美好未来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为进一步了解扶贫攻坚如何取得如此成就,近距离感受扶贫政策给百姓生活带来的改变,启德书院的30多名学子自发成立调研小队,分别前往柞水县、平利县和大荔县进行了实地调研。

在柞水县,商洛市扶贫攻坚小队来到西川木耳小镇,聚焦当地的特色扶贫支柱产业--柞水木耳。在深入了解后,队员们认为可以进一步将柞水木耳打造为当地特色品牌,不断丰富品牌内涵进而形成规模效应,让“小木耳”真正成为“大产业”。

走进大荔县的队员们则以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为切入点,对村支书、村民以及贫困家庭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当地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改变思想、深入调研、加强宣传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吴昊同学在自己的感悟中写到“从过去十几年修不了一公里的烂尾路到现在平整宽敞‘村村通’的水泥路,从过去恶臭扑鼻生满蝇蛆的旱厕到现在干干净净无异味的卫生厕所,从下一场大雨就岌岌可危的土泥巴墙到现在红砖绿瓦的小楼……这一切无不昭示着,过去那个贫穷落后的农村早已经换了天地,成为现在的美丽新农村。”

寻访市井生活 助力经济复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对全球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冲击和深远影响,中国经济停摆数月。在此背景下,多地地方政府放松了对流动商贩的监管,提出了发展地摊经济的口号,共克时艰。同时,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也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

后疫情社会观察小组实践团队则以此为切入点,走访了西安的大街小巷,通过问卷调查和街头采访的方式就摊贩类型、收出摊时间以及特定时间段总客流量和消费水平等进行了采访和调查。

团队成员李晓慧说:“通过对疫情后地摊经济发展的现状的调查,我们认识到,经济形式不分高低贵贱,只要是人民需要的、适应时代潮流、有利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经济形式,我们都应该支持和鼓励。我们中国经济要想在疫情后快速稳步发展,就要发展多样的经济新形式。”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启德书院党总支书记、院务主任张王民表示,启德书院学子弘扬西迁精神,高扬四面旗帜,践行“四个一百”,以躬行实践的方式扎根基层、亲近社会、感受发展、追今抚昔。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启德书院学子也必将携干将之志,迎时代潮流,挥毫书写新时代新青年的精彩人生。

文字:启德书院
图片:启德书院
编辑:腾飞工作室 丁傲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