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笃行青春>正文
笃行青春

践行垃圾分类,守护美丽蓝天

【笃行青春】宗濂书院实践团队赴苏州开展垃圾分类调研宣传活动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9-09-01 09:26 浏览量: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的重要指示,值上海强制实行垃圾分类满月之际,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关于城市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发展的调研团队—苏州分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8月6日至8月10日赴苏州开展调研宣传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的地点涵盖政府、垃圾焚烧厂、农贸市场、大学、居民区、商业街等,采取座谈、参观、采访、问卷调查、宣传页、小游戏等形式,希望建立起对苏州市垃圾分类体系各环节的认识,以此映射东南部城市整体现状,探索合理高效的垃圾分类模式,普及垃圾分类政策,宣传垃圾分类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践行垃圾分类,贡献交大学子的智慧和力量。

访谈政府人员,掌握宏观策略

政府部门确定垃圾分类的模式和标准,并监督各环节的推进工作,是垃圾分类的源动力。团队和苏州环境卫生管理处工作人员张女士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座谈。队员们了解了苏州市“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的思路及创新举措,由此明确了垃圾分类体系的各环节,为选择参观场所、联系负责人提供借鉴,使团队的调研思路更清晰。团队同张女士研讨当前分类体系存在的问题,为调研结束后向政府部门提出针对性建议奠定了基础。

探访基层模式,凝聚分类合力

居民是垃圾分类前端投放的主力军,为了解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看法和感受,团队相继走访姑苏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的十余个小区。在高新区试点小区狮山名门,物业人员、枫桥街道城管人员和厨余垃圾处理的第三方工作人员共同向队员介绍小区在垃圾分类方面的举措,包括宣传、发放二维码、智能兑奖机、垃圾分类投放亭和厨余垃圾称重、破袋检查及反馈等。在明确的分工下,小区的垃圾分类进程效果显著。团队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总结优秀试点小区的共性,思考优化这一模式的策略,在质疑中明晰,在辨证中突破。实地考察将部分小区探索出的垃圾分类模式生动地呈现给队员们,与各方工作人员的接触使团队收获了此领域的专业知识。未来对此模式的优化、推广将对提高垃圾分类的覆盖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广大居民的分类意识和能力,促进各责任方的衔接协调,使垃圾分类呈现生机勃勃之象。

目前苏州市小区的垃圾分类覆盖率为75.9%,距今年年底80%的目标尚有努力空间,为此,团队分组走访普通小区,采访、发放宣传页、组织小游戏以调研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受到很多居民的欢迎。团队共发放宣传页394份,近百名居民参与到小游戏当中。调研发现,普通小区内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习惯有所欠缺,少数小区垃圾桶配置单一无法满足分类需要,垃圾分类存在无人推进、无人监督的困境。普通小区暴露出的问题既显示出推进垃圾分类需久久为功,也将督促政府部门改善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效率,进而确定合理的方案,避免操之过急引起居民消极情绪。

见证垃圾后端处理,优化资源利用链条

垃圾的后续处理水平影响前端投放的积极性,决定前后端的匹配能力,为了解垃圾后端处理的现状,增进对垃圾分类体系的整体理解,团队前往七子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有机垃圾处理站参观学习。

焚烧厂的一系列处理过程细致完整,实现了智能化,也同时设置实时监控的工作人员。高效、智能的垃圾处理方案无疑为未来实现垃圾全分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更凸显出前端分类投放的价值所在。随着类似企业为垃圾分类做出贡献,将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垃圾围城的难题。另外,对终端处理过程的参观将增强居民分类投放的信心和责任感,这是宣传教育层面的借鉴意义。

陈经理详细介绍了处理站的处置能力、流程及面临的困境,队员们与陈经理达成共识:处理技术和后端产业链的完善至关重要。垃圾终端处理与前端投放的完全匹配将减少无用功投入和不当处理,能够鼓励诸如农贸市场管理方这样的利益相关方做出“双赢”选择,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大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是社会新风尚的带头者。为了将垃圾分类知识更广泛普及,团队与书院取得联系,将于9月中旬在校内举办一次垃圾分类宣讲会,通过讲述团队自身的实践历程、调研成果,使垃圾分类基本知识深入人心,培养学生自觉践行垃圾分类的意识,以切身行动推进垃圾分类政策,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让垃圾分类成为新风气、新时尚。

文字:宗濂书院 孙靖维
图片:宗濂书院
编辑:腾飞工作室 薛世勇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