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阿里青年五四奖章”,两项荣誉,两块奖牌,主角却是同一个人——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团委副书记、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罗花南。奖励接踵而至,罗花南惊喜之余,更坚定了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用爱国奋斗书写无悔青春。”
遗憾的是,记者始终没能面对面采访这位优秀青年,因为罗花南的援藏工作还没有结束,此刻他的身份,是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兼耳鼻喉科主任,正在为提高阿里地区的医疗水平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工匠心”铸就“医者仁心”
“生命是大自然孕育的‘艺术品’,医生就是修复生命的‘工匠’”,对这句话罗花南感触很深:“好医生要有一颗‘工匠心’,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诊疗技术,精益求精,才能真正服务于患者。”正因为深知医疗技术对服务患者的重要性,从医近十年来,罗花南始终将磨砺医技作为首要内容。
2011年,罗花南从南方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到西安交大二附院耳鼻喉科工作。他从住院医师做起,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多年的锻炼使罗花南全面掌握了耳鼻喉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咽喉及头颈疾病有了独到见解。
2017年,罗花南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进修学习半年。时间短暂,罗花南抓紧一切学习时间。他早出晚归,做好每一个患者的术前准备和知识预习工作,让带教老师放心地放手让他们独立操作;他利用休息之余和其他的进修医生交流,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周末和节假日他就提前装好吃的,“蹭”各种学术会议,为此他还专门买了一个摄像机,摄录精彩内容,以便闲暇时能反复观看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学习不仅让罗花南系统地了解了头颈外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还“跳出”了耳鼻喉科的专业角度,从头颈外科的视角更加深刻认识、规范诊治头颈肿瘤患者。学成归来后罗花南迅速“独当一面”,已独立开展了多例复杂性头颈肿瘤的手术切除及皮瓣修复术,受到患者的高度认可。
医技的提升离不开临床基础研究的深耕。“基础研究工作可以反哺临床,促进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在罗花南看来,临床医生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在医疗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投身相关领域的前沿科研,锻炼科学研究的能力。“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才能将临床遇到的问题和经验升华为可交流和推广的共识,进而为患者服务,让患者受益。”他结合实际需求认真开展临床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教师基金、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MI收录及中文期刊论文10余篇,兼任Laryngoscope等SCI杂志审稿人,2016年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荣誉称号。
2015年和2017年,罗花南分别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成为西安交大二附院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通过言传身教,也将“工匠精神”传递给了学生。
说起这个,临床医学硕8107班的张青青很有发言权。“刚上研的时候罗老师就提出了要求,一是学好专业课,打好理论基础,二是多临床实践,学以致用。”让张青青感动的是,罗老师资助她参加了二附院的颞骨解剖培训班以及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博士生招生面试交流会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耳鼻喉科暑期学校,让她在积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锻炼了实践能力。“老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对待临床与科研中的事情丝毫不马虎,我想这种精神就是医者的‘工匠精神’吧。”
请缨援藏,一台内镜设备创造多个首例
“青春就是用来‘折腾’的,要尝试不同的事情,经历不同的风景,才能让青春更加绚丽多彩。”这是2018年7月援藏前,罗花南写给2岁女儿信中的内容,也回答了很多人对于他主动请缨援藏的疑问。
西藏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300米,初次到达高原地区,头痛、头晕、口唇干裂、鼻涕带血……各种高原反应“袭来”,让罗花南有些措手不及,但第二天他就到了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进行工作交接。
工作交接中,罗花南“摸”清楚了科室情况。“在上一批援藏老师的帮助下,科室配备了纤维喉镜和听力检查设备,状况明显改善,但人员的专科基础仍较差,患者仍以门诊为主,手术开展偏少。”找到了问题就要“对症下药”,作为科室主任,罗花南首要解决的是进一步拓展临床业务,加快科室人员的成长。为此,他认真接诊每一位患者,耐心给需要手术的患者介绍病情及手术方案,打消他们的疑虑。渐渐地,来就诊和住院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
如何在仅有一台内镜设备的情况下开展手术呢?罗花南的回答是,耳鼻喉科的手术常为腔洞操作,只有一台内镜设备也能大展拳脚。因此他们很珍惜这个“宝贝疙瘩”,每次用完都仔细保养、维护。因门诊患者检查和住院患者手术都要用内镜设备,所以每次手术之前都要把内镜设备从门诊推到手术室。“高原地带平常走路都喘,更别说推送笨重的手术设备了,时常喘着喘着就把设备推到手术室”,罗花南说,“路面颠簸不平的时候一定要紧握着内镜和机器,内镜摔坏了就没法为患者做手术了。我们开玩笑说,哪怕自己摔倒了,也不能把内镜设备摔坏了,要用我们的身躯好好保护内镜”。
仅有内镜还不够,罗花南向西安交大二附院领导和科室领导紧急求助,最终科室无偿援助了手术吸引器、息肉钳、麦粒钳、碘仿砂条等配套的手术器械和耗材,在此基础上相继开展了首例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首例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等新技术新业务40余项,且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填补了医院及阿里地区的多项技术空白,大大减少了干部群众不必要的转诊。
在提升医疗水平的同时,作为院长助理的罗花南注重内涵建设,结合实际改善医院管理水平,通过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处置流程等,提升医院发展内涵;率先建议医院开设“专家门诊”“专病门诊”“假日门诊”,打通群众就诊“最后一公里”;率先提出医院要重视科普宣传,提高地区群众的健康防病意识……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罗花南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去奉献、去建功立业”的援藏初心。
西安交大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青年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团日活动上,罗花南因还在阿里未能到场,但是他写给女儿的关于青春的话语被深情朗读了出来,激励着青年学子们,奋斗青春,且歌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