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校史故事365>正文
校史故事365

【校史故事365】356 迁校后苏联专家在西安参与建设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6-03-28 20:38 浏览量: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面临着社会主义改造和现代化建设的双重任务,向已经发展30年的苏联学习是最现实和最便捷的方式。当时,苏联专家以其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给中国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带来了崭新气象,高等教育也不例外。

1953年至1959年,在高教部的安排下,陆续聘请来交大任教的苏联专家共计26名,其中最有名的当属A.H.舒金教授,他是莫斯科动力学院教授,曾参加过卫国战争,被委任为彭康校长的教学总顾问,彭校长经常和他讨论如何改革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问题。交大西迁后,先后有6位专家参与西安校区的建设。苏联专家在专业建设、制订教学计划、培养青年教师与研究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在师生心中,苏联专家也是老布尔什维克,大家学习热情十分高涨,而苏联专家在校工作期间也充满了国际主义的友爱和真诚,并认为:“你们的事业就是我们的事业。”他们勤奋认真的工作态度获得了普遍认可,除了帮助教学科研,还积极联系实际指导生产。高电压专家道尔吉诺夫“对教研组全面关心,无微不至。”除了讲课外,他大部分时间指导科学研究,曾帮助教研组与企业联系,解决高压技术问题;还曾放弃假期与教研室的老师们一起到各地采购器材。马秋申是苏联刀具专家,他与大家谈论从小参加红军进行革命的经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十分关切。在校工作的半年里,他不辞辛劳,带病指导教学和科研,费了很大精力重新编写了讲稿。在教授和指导金切教研组课程同时,他还成立了成形刀具、拉刀、滚刀等5个科研小组,动员大家结合实际,到工厂中找科研题目。他非常关心学校和西安附近工厂的生产,经常亲自下厂解决实际问题。那塔耳丘克专家在任教的一年中,系统地编写了“水利土壤改良系统经营管理”课程的教材,并向来自全国高等学校水土改良专业的教师和干部培训,指导了结合陕西、河南四大灌区生产特点的课程设计,并对引黄灌区、洛惠渠、泾惠渠等生产单位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了规划意见。

虽然派遣到西安的苏联专家人数不多,工作时间短,但苏联专家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对学校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师生学习的榜样。在这几位专家回国时,所在的教研组纷纷撰文赞扬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宝贵精神。彭康校长代表周总理,向他们赠予了金质的“中苏友谊纪念章”,肯定了他们在支持我国教育事业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交大(西安)校刊,1958年第223期;

          交大(西安)校刊,1959年第249期;

          《苏联专家在中国》,2009年5月1日出版;

          《交通大学校史(1949-1959)》,1996年2月出版。

文字:康雨晴
编辑:哲 汐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