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6日,秋季入学的6717名来自五湖四海的研究生新生满怀憧憬和期待,走进西安交通大学,开启人生新旅程。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也迎来了首批报到新生。
为全力做好迎新工作,学校在5月份就确定了“两天三地”的迎新方案,兴庆校区、雁塔校区分别在宪梓堂一楼大厅、505体育馆设立联合迎新办公室,9月5日集中迎新;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迎新工作集中在9月6日,迎新联合办公室设在涵英楼一楼大厅。
周密谋划服务好
今年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入驻元年,9月6日创新港报到人数为4570人,其中硕士生4263人,博士生307人。为切实做好迎新服务,学校有关部门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研究生院与教务处联动,提前审核本校读研学生学籍信息,学生无需到现场办理报到手续,此举做到了提前分流,大大缓解现场压力。
研究生院主管武欣告诉记者,研究生院6月就把入学须知发给了新生,每个校区都有不同的注意事项,让新生做到心中有数。另外,研究生院还为创新港入驻新生制定了“专属”《新生手册》,内容涉及在港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学校在西安火车站、西安北客站、咸阳秦都站都安排了接站车辆,方便新生顺利报到。
数字迎新效率高
数字迎新在研究生迎新工作中持续发力。在创新港研究生报到大厅门口,两台“人脸识别”签到仪一左一右甄别身份,准确快速。为提升服务效率,今年首开电子学籍卡、电子存档,新生在迎新系统里即可填写学籍信息,学校中央数据库中已有的基本信息会自动显示,不必重复填报,新生只需补全其他信息即可;电子学籍卡可以实现各学院、研究生院、档案馆等多部门共享,方便查询、统计与归档。截至9月3日下午4点,就已有93%的研究生新生完成电子学籍卡填报。
同时,迎新系统首次向研究生推出“手机扫手机”入学报到功能。学院老师为新生办理业务时,打开手机中“移动交通大学”APP的“迎新”—“学院报到”功能,点开“扫一扫”,扫描新生APP中的校园卡“认证码”,即可完成身份识别、入学报到业务,大大提高了灵活性与便捷性。
数字迎新的“酷爽”体验让很多新生频频点赞。化学专业研究生新生王明华告诉记者,5分钟所有报到流程全部搞定,缴费、选课、选宿舍、体检预约等都在网上办好了,到学院报到处请老师审核信息,自己只要签个字就行了,“太省时省事了!”
绿色通道聚温暖
“绿色通道”是为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开通的一个顺利入学的通道,是学校一直都十分重视的工作。近年来,学校着力打造学生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完成学生贫困程度的精准识别。新生来报到之前,通过迎新网站即可申请绿色通道,实现自助快速办理。
除了通过绿色通道解除学子的后顾之忧外,研究生入学后还有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学业奖学金、新生奖学金等各类奖助金,学校还将提供大量的助研、助教、助管、兼职辅导员岗位,这样不仅能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而且能够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机械学院研究生新生苏金瑜通过迎新网站提前办理了生源地贷款,现场查询到补缴差额已经到账后,后续各项手续办理顺利。“绿色通道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而且老师和志愿者的服务都很热情,让人感觉很温暖。”苏金瑜说。
据了解,截至9月6日中午12时,共有656人申请了绿色通道并缴清了杂费,其中硕士生619人,博士生37人。
校医院的医疗保障和志愿者的温馨服务,也给新生带来了良好的入学体验。
校医院在三个迎新地点都配备了充足的人手,学生网上预约体检时间,方面快捷。在创新港门诊部,2018级电信学部的杨静雅正在给新生介绍体检流程。她表示,创新港校医院志愿者共10人,在入口处引导新生打印体检单、领取化验单,在出口处为抽完血的学生发放矿泉水。“如果能给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几天的付出就是值得的。”负责血压测量的张老师说,虽然体检项目比较多,但秩序井然,同学们都非常配合老师们的工作,他提醒新生们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不仅要关注学业,更要关注身体健康。
学生志愿者的身影在迎新工作中随处可见,让新生们充分感受到来自师兄师姐的温暖。在创新港涵英楼南门的志愿者站点,电信学部研一的张文为每个新生发放“大礼包”,里面有创新港的地图、交大研究生会的宣传册等等,“我们希望可以用热情周到的服务消除新生们初来乍到的陌生感。”
“创新港为科研、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条件和环境,它共享、前沿、国际化。”材料学院新生孙博宇对接下来在创新港的生活充满期待,表示自己将会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和平台,做好科研,提升自我。能动专业新生肖春阳毕业于郑州大学,2016年曾到西安交大参加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当时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时候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刚刚启动建设,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第一批入住的学生。“速度太快太震撼了,虽然还没有完全建成,但目前各项设施都很好,要在这儿好好读书,好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