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国际教育学院的教职员工就驻守创新港,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截至目前,他们已经驻守两个月,没有豪言壮语,默默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用实际工作和点滴行动践行“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为创新港奉献青春,我感到很荣幸!”
时间推至两个月前,烈日炎炎下,国际教育学院的每位成员已将暑期和周末抛至脑后,全身心投入到创新港的建设工作中。在国际学生公寓施工现场,你总能看到风风火火的王青。王青曾是一名老兵,三十年前正青春时就光荣地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边防防御战。在接到创新港内涵建设的工作任务时,他就展现出军人般雷厉风行的作风:严格遵守任务时间节点,紧抓落实各项细节工作。国际学生公寓从设计方案的前期研讨,到招标工作的准备安排,到市场调研与价格协调,再到后期的检验质量与进度督促……都少不了王青的身影。最多的时候,他要同时对接包括陕建、施工单位、物业公司、后勤保障部等七家不同的部门单位,还要为地下室洗衣机机位建设做好前期规划,而兴庆校区的公寓教室维护与改造也需要他同时协调推进。
验收当天,王青不惧高温,将公寓7个单元11层楼757间房的每层导览、每个公告栏、每件生活用品都逐一检查,国际学生公寓内涵建设以交大速度保质保量圆满完成,确保国际学生9月顺利入住。当极具国际范的国际学生公寓展现在眼前时,王青激动地说:“20岁时,我冲在前线守卫祖国的边防,今天我怀着同样澎湃的心情冲在了建设一线,仿佛回到了青春年代。为创新港奉献“青”春,我感到很荣幸!”
“晓”人物的大作为
冯晓晶的手机电量时常还没到中午就只剩下20%,作为学院办公室秘书和创新港工作联络人,她的日常OA流转及部分撰写材料经常都是在往返创新港的路上用手机完成的,因为到了创新港还有更加紧急的工作等着她协调:办公室装修设计、学院文化墙内容整理确定、联系空气净化公司开展空气检测、采购办公用品、联络家具进驻、改造网络电路等等。装修工程复杂繁琐,头绪众多,类似电路改造与家具进驻之类的各种冲突协调问题让她的手机大部分时间处在通话状态,而她则有条不紊地几乎包揽所有办公室区域装修的大小事儿。创新港办公室从原本的空旷,到现如今已根据功能划分成三个区域,不仅能够进行日常办公与举行会议,更开设了国际学生服务窗口,实现招生咨询、事务处理、宿舍申请、缴费办理的留学生一站式服务功能。
其实晓晶还是一位准新娘,只是在担当起创新港建设的工作任务起,她只给自己放过一天假,因为婚纱照的预约拍摄时间不能一再推迟了。尽管如此,她却始终担心错过与施工方的联络,只好在拍婚纱照时把手机偷偷放在男友的西服口袋里,快门响过就马上拖起婚纱接打电话,继续协调施工现场,如此争分夺秒的情形也让摄影师为之触动,为其点赞。
“暑期不放假”只是工作常态
除了冯晓晶,国际教育学院还有一位“晓“JING。张晓静人如其名,她平时话语不多,负责国际学生招生事务。尽管二位晓JING名字谐音,有时还会搞错,但相同的是她们都拥有一颗为交大、为创新港建设奋斗的不变初心。
张晓静所在的国际学院招生办公室每月工作日程大概是这样的:飞往海外招生宣传,回到办公室处理招生业务,还要准备下一次的出访审批材料,或者国内出差拓展招生渠道。为时刻做好留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国际学院全员须轮流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因此,张晓静经常是晚上拖着箱子刚刚下了长途飞机,还没回家放下行李,就去值夜班,时差还没倒过来,就已经早早地在办公室处理起留学生申请材料了。
2018年11月开始,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申请信息已经跨越大洋彼岸,不断出现在张晓静的电脑屏幕上。截止今年8月份,国际教育学院已经收到来自世界各地近2000份的英文入学申请,每一份材料中的每一个文件,甚至每一个英文单词,都在张晓静所在的招生办公室流转了不知多少个日夜。因为时差,她需要晚上电话联络国外申请者和使馆确认审核信息。暑假更是审核申请材料的关键阶段,“暑期不放假”对于张晓静来说早已是入职后的工作常态,而在创新港入住的元年,这个暑假更将深刻记录她为创新港奋斗的每一个日夜。
2019年9月,863名国际留学生经过招办初审、院系学术审核、网络面试、使领馆背景审查、来华签证办理等一系列程序从五湖四海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其中614名国际学生将汇聚创新港,用独有的国际化氛围照亮港区校园的无边胜景。
他们只是创新港建设道路上的缩影,还有更多默默无闻的教职工为创新港建设努力奋斗,他们坚毅的脚步与务实的行动见证着创新港的万象更新。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9月,创新港更将迎来入驻高峰,国际教育学院全体人员将身体力行,秉承新一代西迁人的永恒初心,继续用行动谱写出无怨无悔的奉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