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日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该校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何刚课题组与山西师范大学张献明教授课题组合作,将多核金属羧酸簇引入到紫罗精杂化材料中,实现了多核金属羧酸簇电子供体与紫罗精类配体融合,合成了具有类Anderson型Zn7簇的七重穿插3D框架材料,还首次观察到了热至变色的过程是从“里”到“外”的过程。其研究结果以《具有X-射线紫外双刺激变色、热致变色、电致变色和氨响应变色的七重穿插三维框架材料》为题,近日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
七重穿插三维框架材料的结构和X-射线紫外双刺激变色、热致变色、电致变色和氨响应变色示意图
据何刚教授介绍,该材料结构具有以下特点:i) 电子供受体之间距离很短,可以促使刺激响应的灵敏性增强;ii) 多条电子转移的路径为能够同时响应不同刺激提供了可能;iii) 两个相邻的烷基吡啶环的平面化可以稳定还原性自由基,强化电荷分离状态。结构决定性能。既能够快速响应软X-射线、紫外光、温度和电场,又能够选择性响应有机氨蒸汽。此类材料能制备成PMMA复合膜,可保持其对外界刺激响应的灵敏性,又可以提高光致变色的可重复性,为下一步能够实现多重刺激响应性智能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刺激响应性材料在智能玻璃、涂层、传感、分离、催化、纳米技术和生物学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大,受到非常关注。目前刺激响应性材料包括二芳基乙烯,螺吡喃,螺恶嗪,偶氮苯化合物和紫罗精类化合物等,其中紫罗精类晶态材料具备优良的缺电子特性,当它受到外界刺激如化学、电场或者光刺激,并在富电子无机阴离子或有机配体的协助下,发生电子转移,完成两步还原反应,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状态(中性的V0、单自由基V•+和双电荷V2+),这三种状态具有不同电子分布形式,导致不同的电子吸收带,继而伴随着材料颜色的改变。
原载于2019年8月10日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报道链接: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19-08/10/content_7808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