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重庆大学合作者合作,在新型抗高温蠕变铝合金材料的研发上取得了突破。该铝合金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具有超常的抗高温蠕变性能:在300摄氏度以及大于30MPa外加应力的苛刻蠕变环境下,可安全服役长达350小时以上;如果外加应力在20MPa以下,蠕变寿命可超过2000小时。与前人所报道的铝合金和铝合金复合材料相比,此种新型Al-Cu-Sc合金在相同的服役条件下其高温蠕变性能提高了2-3个数量级。
上述研究成果基于该团队纳米第二相颗粒界面原子偏聚的微观组织设计思想,通过巧妙的热处理工艺,实现了Sc原子在Al2Cu强化相颗粒界面的高浓度偏聚,相当于给Al2Cu强化相颗粒穿上了一件“外衣”,显著地抑制了该颗粒在高温下的粗化长大。同时还额外析出了稳定的Al3Sc颗粒,使得这两类本来不在相同时效温度范围内析出的强化相颗粒和谐地共存。其相关部分结果发表于新出版的《材料研究通讯》。
原载于2018年11月29日中国科学报第4版
报道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8/11/341379.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