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学校“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和法学院“高起点、国际化、研究型”国际一流法学院的建院宗旨,依托创新港组建而成的法学研究院将着力打造卓越法治人才高地和中国特色高端智库。
夯实基层科研组织
法学院党政联席会和教授委员会根据现有法学师资团队力量,立足学校“双一流”与创新港建设目标,历经多轮研讨会商,设计形成了法学研究院“5+X”的基层科研组织构架。“5”对应着法学二级学;“X”意味着开放性,对应法律交叉学科。法学研究院现有7个基层科研机构,其中省级重点研究基地2个,校级重点研究基地1个;有6个研究所(中心)承担了国家重大和重点研究项目。
培养卓越法治人才
依托两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借助“丝路法学院联盟”这一国际化科教平台,法学研究院“5+X”的研究机构以高端双学位(中国法学学士+澳大利亚JD)项目“中澳丝路班”、法律交叉学科导向的“卓越复合班”和“中国法与国际商法”国际硕士班为纽带,“送出去”“请进来”,与英国剑桥大学劳特派特国际法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西安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西安分所等多个单位合作,强化法律实践教学,为法治中国和“一带一路”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律政精英人才。
打造中国特色高端智库
中国特色高端智库植根于扎实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近年来,法学研究院已承担“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网络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专门制度研究”“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法治思想研究”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研究”等国家重大重点研究项目5项,在Space Policy,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法律科学》等SSCI、CSSCI期刊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中国学者主撰第一本俄文版《中国商法》等著作10余部,成果丰硕。
法学研究院各基层科研组织及其团队充分发挥研究优势,为中央和省市提供专业学术支持,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决策,打造高端智库。以单文华教授为首席专家的研究团队向最高人民法院提交《关于建立国家级“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与法治创新示范区”的建议》并被采纳,周强院长及陕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批示;提交《关于国际商事法庭落地西安的若干建议》分别被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和中共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批示。法学研究院科研团队为中美双边投资条约谈判提供包括解析美方新文本、起草研拟中方文本、研制中方谈判手册在内的专业学术支持;向外交部、商务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密码局和陕西省委省政府提交研究报告20余篇,例如《分别逐步设立南海诸岛防空识别区,切实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被外交部、教育部采纳,《中国加入能源宪章条约的成本收益分析》的政策研究报告送呈国家能源局,《建议尽快修订<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和《设立“西安知识产权法院”》的建议被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等等。2016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律政策协同创新中心和丝绸之路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所同时入选首批CTTI智库;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律政策协同创新中心又入选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目前,创新港已经由空间建设转入内涵建设,法学研究院下设的2所5中心主动出击,求合作,筹经费,力争按期顺利入驻创新港。丝绸之路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所、“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法律治理研究中心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动国家级“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与法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及国际商事法庭落地西安的对接工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及陕西省、西安市两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批示。西安纸贵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设立“区块链技术与法律创新研究实验室”,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和西安电视剧版权交易中心已经开展实质性合作。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获得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委托研究项目。立法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承担中共陕西省委政法委和陕西省司法厅委托的专项科研课题。
以建设世界一流法学学科为追求目标的交大法学人矢志发扬“西迁精神”,立足创新港,围绕大平台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作出大贡献,群策群力,共同创造法学研究院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