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李重: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根本方向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4-04-29 08:11 浏览量: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集中概括了新时代以来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是新时代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文化建设的理论结晶。在新的历史起点担负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就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指针,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崭新路径,引领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方向。

夯实文化强国的精神根基

文者,贯道之器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强大的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能够勇立潮头、迎难而上、屹立不倒的根本精神支柱和强大动力源泉。中华文明以其独一无二的向心力、辐射力、凝聚力、创造力赋予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塑造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基石,是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不竭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把培育全民族的文化自信视为重要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措施,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当中的关键地位,指明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根植于文化主体性,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里,熔铸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进程中,吸收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养料,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坚定文化自信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应有之义,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向心力、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影响力的逻辑起点,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精神根基。

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强化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扎根于丰厚的文化资源,更有着制胜的重要“法宝”,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其中“第二个结合”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联结起来,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空间。

“结合”不是“硬凑”也不是“拼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由于二者在宇宙观、世界观、社会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层面存在着高度的契合性,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在彼此交流、互动、斗争、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对崭新的、有机的矛盾统一体。在“两个结合”中,马克思主义是“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脉”,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也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第二个结合”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了现代化的新形态,又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巩固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使得文化自信有了根本依托。

培育文化强国的博大胸怀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就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每一种文明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其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凝结的产物,体现着各民族独有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彼此有着诸多可以互相学习借鉴的地方。它们是世界文明大花园中的一部分,展示着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化具有显著的包容性特征,在与不同国家、民族、文明的交流互动中,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也愈来愈彰显出深远、广泛的世界意义。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就要秉持开放包容的文明理念,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不同文明要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共同营造出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局面。我们要在共同繁荣、携手共进的基础上,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放包容不是让我们一味地照搬、抄袭、模仿别国文化,而是要在交流互鉴的过程中学习其他文明当中的有益成分来发展本国的文化,实现本土文化的发展超越和开拓创新。中国传统哲学主张“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强调在承认事物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做到理性地甄别,把不同的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促进新事物的产生。“同”则只是将事物杂乱地堆积、拼接,并且刻意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况,为和而和,其结果是致使事业的失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我们不能一味苛求不同文明在形式上达到某种雷同,忽视本民族文化的内在特殊性,忽视不同的历史、国情等因素对文明形态的塑造作用。因此,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既要能做到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又要能坚守中华文化的精神底色,不走向同的无序,也不脱离和的统一,坚定文化自信,做到“两个结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建设文化强国,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今天的中国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国际新秩序、引领世界文明的进步发展不断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建设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实现文化自信自强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们要通过筑牢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内核的叙事立场,搭建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素材的故事体系,推动中国声音在世界广泛传播,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们要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增强国际话语权,占据国际道义的制高点,破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失语”局面,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为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传播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悠久的中华文明注入世界视野和现代力量。

激发文化强国的内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创新必须建立在守正的基础上,守正必须在创新中得到发展,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激发了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动力。

摇镜,则不得为明;摇衡,则不得为正。守正保证了文化发展的稳定性,确保文化发展不会在时代的浪潮中迷失方向。守正,就是要坚守党的文化领导权,确保党的领导在文化理论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当中发挥核心作用。守正,就是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与方向。守正,就是要贯彻“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尤其是要善于运用“第二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巩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增强文化自信自强。坚持守正,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独有特色与显著优势。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守正摆正了文化前进的方向,创新激发了文化发展的动力。创新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早已熔铸在中华文化的骨髓中,并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创新理念。中华文化中的创新并非立足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所谓“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革故”与“鼎新”之间不是互相割裂、截然对立,而是呈现出相辅相成、前后相续、对立统一的关系特征,相争而不相离。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我们唯有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才能探索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新思路、新话语、新体制、新形式,实现中华文化自身的跃迁。创新是时代强音,它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更好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新时代,我们必须通过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等举措,大力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把创新的理念融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激发提升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永葆中华文明的蓬勃生机,谱写文化强国的时代华章。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从各个层面上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应当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围绕新的文化使命,贯彻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文化理念,锚定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目标,落实“九个坚持”“十四个强调”“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中不断地赋予其新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正确方向和根本保证。

(作者李重系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本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4月29日头版

原文链接:https://epaper.csstoday.net/epaper/read.do?m=i&iid=6809&eid=48809&sid=225920&idate=12_2024-04-29



文字:李重
编辑:张玥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